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与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页
   ·图像分割方法综述第7-11页
     ·早期的图像分割方法第8-9页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分割方法第9-10页
     ·基于其他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第10-11页
   ·本文工作及章节安排第11-13页
第二章 活动轮廓原理第13-26页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Snake 模型)第14-17页
     ·传统的Snake 模型第14-16页
     ·GVF 模型第16-17页
   ·水平集理论第17-20页
     ·曲线演化理论第17-18页
     ·水平集方法第18-19页
     ·水平集方法的数值计算第19-20页
   ·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第20-25页
     ·测地活动轮廓模型第21-22页
     ·基于Chan-Vese 模型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第22-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双向气球力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第26-42页
   ·引言第26-27页
   ·气球力模型第27-28页
   ·双向气球力模型第28-35页
     ·虚拟静磁场第29-30页
     ·双向气球力模型第30-34页
     ·边界模糊图像的情况第34-35页
     ·噪声图像的情况第3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0页
     ·模型的收敛过程第35-36页
     ·对凹腔的逼近第36-37页
     ·不同初始位置的比较第37-38页
     ·弱边缘图像分割第38-39页
     ·噪声图像的分割第39-40页
     ·其他自然图像的边缘提取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基于局部区域信息的活动轮廓模型第42-53页
   ·引言第42-43页
   ·基于局域平均分割能量的活动轮廓模型第43-47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7-52页
     ·与传统区域活动轮廓模型的比较第47-49页
     ·局域半径对模型的影响第49-51页
     ·其他医学图像和自然图像的分割结果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本文总结第53-54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ntourlet变换及其在图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用于图像内容认证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