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9-14页 |
1 现代医学对中风恢复期便秘的认识 | 第9-11页 |
·定义 | 第9页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9-10页 |
·便秘的危害 | 第10页 |
·治疗 | 第10-11页 |
2 中医对中风恢复期便秘的认识 | 第11-14页 |
·定义 | 第11页 |
·病因病机 | 第11页 |
·治疗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4-20页 |
1.临床资料 | 第14-16页 |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分组 | 第15页 |
·治疗方法 | 第15页 |
·观察指标 | 第15页 |
·疗效标准 | 第15-1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16-19页 |
·治疗前分析 | 第16-17页 |
·治疗后比较 | 第17-19页 |
3.不良反应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0-25页 |
1.取穴立方依据 | 第20-21页 |
·以"老十针"为本,"治其本以胃为先" | 第20页 |
·深刺配合电针双侧天枢,重在加强通畅之功 | 第20页 |
·中风之证因于本虚,便秘日久,浊气留着,熏蒸五脏,必虚其虚实其实 | 第20-21页 |
·其治当标本兼顾,有益中风病之康复 | 第21页 |
2.穴位作用 | 第21-23页 |
3.中风病患胃肠功能康复的探讨 | 第23页 |
4.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23-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附录 | 第28-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