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45~#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钢铁的表面处理现状第12-19页
     ·钢铁一般的表面改性技术方法第12-14页
       ·热喷涂技术第12-13页
       ·激光熔覆技术第13-14页
       ·热浸镀第14页
     ·钢铁渗碳、渗氮及碳氮共渗技术第14-19页
       ·渗碳技术第15-16页
       ·渗氮技术第16-18页
       ·碳氮共渗技术第18-19页
       ·传统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的优缺点第19页
   ·钢铁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PES)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第19-23页
     ·PES技术产生的背景及概念第19-20页
     ·PES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PES的机理及其特点第21-23页
     ·PES的应用前景第23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3-2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课题的意义和创新第24-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5-30页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第25页
     ·实验材料第25页
     ·试样制备第25页
   ·实验设备第25-27页
     ·液相等离子电解渗透设备第25-26页
     ·其它设备第26-27页
   ·实验基本操作步骤第27-28页
     ·前处理第27页
     ·溶液配制第27-28页
     ·等离子体电解渗透第28页
   ·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表征第28-29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29-30页
第3章 电解液组成与电参数组合的探索第30-49页
   ·电解液配方优化实验第30-37页
     ·实验方案第30-32页
     ·电解液配方的确定第32-3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电解液配方第36页
     ·电参数优化方案第36-37页
   ·正负脉冲优化实验第37-40页
     ·正负脉冲优化实验方案第3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第37-39页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表面形貌变化第39-40页
   ·占空比优化实验第40-44页
     ·占空比优化实验方案第40-4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第41-43页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表面形貌变化第43-44页
   ·频率优化实验第44-47页
     ·频率优化实验方案第4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第44-47页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表面形貌变化第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45~#钢不同电解液体系下处理相同时间的对比研究第49-73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电流电压变化分析比较第49-51页
     ·甘油体系下时间对电流电压变化的影响第49页
     ·甲酰胺体系下时间对电流电压的变化的影响第49-50页
     ·电解液体系对电流电压变化的影响第50-51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表面改性层微观组织和结构及厚度变化分析比较第51-58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的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第51-57页
       ·甘油体系下的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第51-54页
       ·甲酰胺体系下的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第54-56页
       ·电解液体系对表面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的影响第56-57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的表面改性层的厚度变化第57-58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硬度的变化分析比较第58-60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中表面维氏及布氏硬度的分析比较第58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截面显微硬度的分析比较第58-60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的相组成分析比较第60-64页
     ·甘油体系下时间对相组成的影响第61-62页
     ·甲酰胺体系下时间对相组成的影响第62-64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的表面形貌分析比较第64-67页
     ·甘油体系下时间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64-66页
     ·甲酰胺体系下时间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66页
     ·电解液体系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66-67页
   ·两种电解液体系下处理相同时间的元素分布分析比较第67-72页
     ·甘油体系下的元素分布第67-69页
     ·甲酰胺体系下的元素分布第69-71页
     ·电解液体系对元素分布的影响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力学信号的搅拌摩擦焊成型机理研究
下一篇:硬齿面自由滚剃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