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建成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生态功能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1页 |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11页 |
·绿地景观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景观研究方法的进展 | 第13-14页 |
·绿地的梯度分析研究进展 | 第14页 |
·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 第14-15页 |
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 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17-18页 |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 第17页 |
·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 | 第17-18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数据处理应用软件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19页 |
4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页 |
2 环境质量概况 | 第21页 |
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4 福州市绿地系统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福州市建成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研究 | 第23-43页 |
1 绿地景观格局分析指标的选取 | 第23-25页 |
·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23页 |
·景观的优势度 | 第23页 |
·景观的均匀度 | 第23-24页 |
·斑块密度指数 | 第24页 |
·聚集度指数 | 第24页 |
·分维数 | 第24-25页 |
·绿地廊道密度 | 第25页 |
·分离度 | 第25页 |
·破碎度 | 第25页 |
2 福州市建成区绿地景观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福州市建成区绿地系统构成分析 | 第25-28页 |
·福州市建成区绿地斑块分析 | 第28-30页 |
·福州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 | 第30-31页 |
·绿地景观结构指标 | 第31-33页 |
3 福州市绿地景观梯度变化研究 | 第33-40页 |
·类型水平上的梯度分析 | 第35-37页 |
·景观水平上的梯度分析 | 第37-40页 |
4 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福州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研究 | 第43-53页 |
1 福州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 | 第43-47页 |
·福州市建成区绿地植物乔灌木现状 | 第43-44页 |
·福州建成区绿地植物多样性现状 | 第44-45页 |
·福州建成区绿地乡土植物资源 | 第45-46页 |
·福州建成区绿地古树名木植物资源 | 第46页 |
·福州市建成区绿地树种的选择 | 第46-47页 |
2 福州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研究 | 第47-52页 |
·改善气候 | 第47-50页 |
·净化空气 | 第50-51页 |
·防灾减灾 | 第51页 |
·减弱噪音 | 第51-52页 |
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福州市绿地系统景观优化问题 | 第53-57页 |
1 提高整体绿化水平 | 第53-54页 |
3 注重苗圃建设 | 第54页 |
4 按功能分区,挑选适宜树种 | 第54页 |
5 建造多功能绿地系统,增大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 | 第54-55页 |
6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的绿地解决措施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60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2 问题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