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影响系数--增量动力分析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结构影响系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基于单自由度体系的研究 | 第10-12页 |
·基于多自由度体系的研究 | 第12-13页 |
·位移放大系数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基于单自由度体系的研究 | 第13-14页 |
·基于多自由度体系的研究 | 第14页 |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我国现行规范中R 和C_d取值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我国《抗震规范》中R 和C_d 的取值分析 | 第15-16页 |
·我国《通则》中R 和C_d 的取值分析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结构影响系数和地震力计算方法 | 第18-33页 |
·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 | 第18-20页 |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结构性能曲线 | 第19-20页 |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 第20-26页 |
·延性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 第21-24页 |
·小震弹性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各国规范的结构影响系数 | 第26-32页 |
·国外规范中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 | 第26-30页 |
·我国抗震规范中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 | 第30-31页 |
·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的结构影响系数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人字形CBFS 及其有限元模型 | 第33-40页 |
·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概述 | 第33-34页 |
·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34-38页 |
·有限单元法原理 | 第34页 |
·梁、柱和支撑的单元选择 | 第34页 |
·梁、柱和支撑的力学模型 | 第34-37页 |
·梁、柱和支撑设计的其他要求 | 第37-38页 |
·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的破坏模式和破坏准则 | 第38-39页 |
·结构破坏模式 | 第38页 |
·结构破坏准则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R 和Cd求解方法的研究 | 第40-51页 |
·POA 方法 | 第40-42页 |
·POA 方法的概述 | 第40页 |
·POA 方法的优缺点 | 第40-41页 |
·POA 方法求解R 和Cd 的过程 | 第41-42页 |
·IDA 方法 | 第42-50页 |
·IDA 方法的概述 | 第42页 |
·IDA 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42-48页 |
·IDA 方法的分析过程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构算例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81页 |
·概述 | 第51页 |
·结构模型 | 第51-55页 |
·结构模型的编号 | 第51-52页 |
·结构模型的设计概况 | 第52-53页 |
·结构模型的荷载取值 | 第53-54页 |
·结构模型的其他要求 | 第54-55页 |
·典型算例的R 和Cd的求解 | 第55-67页 |
·典型算例的结构设计 | 第55-60页 |
·典型算例的ANSYS 建模与分析 | 第60-67页 |
·所有算例的R 和Cd的求解 | 第67-73页 |
·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模态分析 | 第68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68-69页 |
·结构时程分析 | 第69-72页 |
·结构性能系数的求解 | 第72-73页 |
·性能系数的分析 | 第73-79页 |
·结构各性能系数的统计 | 第73-74页 |
·结构体系性能系数变化规律分析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附录一 梁、柱和支撑的截面表 | 第83-84页 |
附录二 所选地震波 | 第84-85页 |
附录三 各算例反应谱 | 第85-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作者简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