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ILS的网络安全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10-13页 |
·主要工作 | 第11页 |
·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仿真基础 | 第13-20页 |
·仿真概述 | 第13-15页 |
·基本概念 | 第13页 |
·仿真要素 | 第13-14页 |
·仿真分类 | 第14页 |
·仿真基本流程 | 第14-15页 |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 第15-18页 |
·基本要素 | 第15页 |
·离散事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5-16页 |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16-17页 |
·仿真策略 | 第17-18页 |
·半实物仿真 | 第18-19页 |
·基本原理 | 第18页 |
·主要优势 | 第18-19页 |
·基本要求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半实物网络仿真方法研究 | 第20-35页 |
·基本概念辨析 | 第20-22页 |
·网络建模环境形式化描述 | 第22-24页 |
·半实物网络仿真 | 第24-26页 |
·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实现形式 | 第25-26页 |
·主要特点 | 第26页 |
·关键问题探讨 | 第26-34页 |
·半实物网络完整性与包转发机制 | 第26-27页 |
·半实物仿真接口 | 第27-31页 |
·实时保证机制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网络安全的半实物仿真研究 | 第35-53页 |
·网络安全简述 | 第35-36页 |
·基本概念 | 第35页 |
·网络面临的威胁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网络安全仿真研究的不足及原因 | 第36-37页 |
·存在不足 | 第36-37页 |
·主要原因 | 第37页 |
·基于HILS的网络安全仿真模型 | 第37-4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7-38页 |
·基本框架 | 第38-39页 |
·仿真流程 | 第39-40页 |
·基本应用 | 第40页 |
·安全测试仿真子系统 | 第40-51页 |
·攻击主机 | 第41-42页 |
·安全样机 | 第42-43页 |
·基于OPENT的半实物仿真环境构建 | 第43-50页 |
·应用举例 | 第50-51页 |
·安全评估子系统 | 第51-52页 |
·仿真可信度验证子系统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网络攻击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53-78页 |
·网络攻击半实物仿真平台整体设计 | 第53-55页 |
·需求分析 | 第53页 |
·设计目标 | 第53-54页 |
·总体结构 | 第54-55页 |
·ARP攻击半实物仿真实现 | 第55-68页 |
·ARP攻击分析 | 第55-59页 |
·ARP攻击程序实现 | 第59-60页 |
·监测程序实现 | 第60-63页 |
·OPNET中攻击检测模型实现 | 第63-68页 |
·半实物网络仿真环境实现 | 第68页 |
·ARP攻击的半实物仿真实验 | 第68-77页 |
·实验目的 | 第68-69页 |
·实验内容 | 第69页 |
·实验环境 | 第69页 |
·仿真场景 | 第69-70页 |
·仿真运行 | 第70-72页 |
·结果分析 | 第72-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相关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经历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