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2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1-14页 |
·地理位置 | 第11页 |
·气象 | 第11-13页 |
·水文 | 第13页 |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地层岩性 | 第14-17页 |
·地质构造 | 第17-22页 |
3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第22-36页 |
·含水层与隔水层 | 第22-23页 |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 第23-24页 |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 第24-30页 |
·矿井排水现状 | 第24-26页 |
·矿井排水量动态 | 第26-27页 |
·岩溶水位动态 | 第27-29页 |
·地下水的均衡 | 第29-30页 |
·水化学特征 | 第30-32页 |
·同位素特征 | 第32-36页 |
4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 第36-47页 |
·充水水源 | 第36-40页 |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 第36页 |
·老窑和老空积水 | 第36页 |
·地下水 | 第36-37页 |
·灰色关系分析模型 | 第37-40页 |
·充水途径 | 第40-44页 |
·断裂破碎带通道 | 第40-42页 |
·岩溶裂隙通道 | 第42-44页 |
·采矿造成的裂隙通道 | 第44页 |
·突水规律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矿井涌水量计算 | 第47-52页 |
·水文地质比拟法 | 第47-48页 |
·回归法 | 第48-52页 |
6 基于 Visual MODFLOW 的数值模拟法计算矿井涌水量 | 第52-68页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含水层组的结构特征 | 第52页 |
·含水层组的富水性及径流特征 | 第52-53页 |
·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 | 第53-54页 |
·渗流模拟模型的建立与识别 | 第54-64页 |
·计算范围与边界处理 | 第54页 |
·计算区域的剖分 | 第54-55页 |
·模型参数分区 | 第55-56页 |
·各种交换量的处理 | 第56页 |
·模型的建立与调参 | 第56-57页 |
·模型的验证与识别 | 第57-64页 |
·不同方案下矿井涌水量预报 | 第64-66页 |
·预测方案的拟定 | 第64-65页 |
·预测结果 | 第65-66页 |
·涌水量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6-68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