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控辩协商制度之构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绪论 | 第10-12页 |
2、辩诉交易制度概述及评析 | 第12-21页 |
·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 | 第12-13页 |
·辩诉交易的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辩诉交易在美国域外的发展 | 第14-17页 |
·英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 第14-15页 |
·意大利:以当事人的要求适用刑罚程序 | 第15-16页 |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协商制度 | 第16-17页 |
·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辩诉交易的文化基础——契约文化 | 第17-18页 |
·辩诉交易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 | 第18-19页 |
·辩诉交易的价值基础——司法效益观 | 第19-20页 |
·辩诉交易的结构基础——当事人主义抗辩诉讼 | 第20-21页 |
3、我国引进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适应我国司法现状的需要 | 第21-23页 |
·各种新的犯罪不断出现 | 第21页 |
·犯罪率不断上升 | 第21-22页 |
·司法资源短缺 | 第22页 |
·缺乏疑案解决机制 | 第22-23页 |
·普通程序不适宜审理所有案件 | 第23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制度化的需要 | 第23-24页 |
·构建“和谐司法”的需要 | 第24-25页 |
·增强诉讼民主,保护报告人、被害人权利的需要 | 第25-26页 |
·顺应国际司法规律和趋势的需要 | 第26-27页 |
4 我国已具备引进辩诉交易制度的本土条件 | 第27-35页 |
·“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 | 第27-28页 |
·“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 | 第28-29页 |
·“契约”观念的普及 | 第29-30页 |
·现存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的暗合 | 第30-35页 |
·辩诉交易与普通程序简易审 | 第30-31页 |
·对抗式诉讼模式的改革趋势 | 第31-32页 |
·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现实存在 | 第32-33页 |
·司法实践中其他类似辩诉交易的制度、政策 | 第33-35页 |
5、中国国情下“控辩协商”制度的构建 | 第35-42页 |
·建立“控辩协商”应遵循的原则 | 第35-37页 |
·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的原则 | 第35页 |
·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36页 |
·诉讼参与人自愿原则 | 第36页 |
·兼顾公正与效率原则 | 第36-37页 |
·相关司法理念的转变 | 第37-39页 |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重新定位 | 第37-38页 |
·由追究犯罪到解决纠纷的转变 | 第38-39页 |
·“控辩协商”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39-42页 |
·控辩协商制度在我国的案件适用范围 | 第39页 |
·参与协商的主体 | 第39页 |
·适用条件 | 第39-40页 |
·限制协商的内容及幅度 | 第40页 |
·、具体程序规则 | 第40-41页 |
·建立不正当“控辩协商”制度的救济机制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