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综述 | 第9-28页 |
一、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论述及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一)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应用 | 第9-10页 |
(二)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并发症 | 第10-12页 |
(三) 引起蜕膜残留主要因素 | 第12-13页 |
(四)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机制 | 第13-16页 |
(五) 治疗 | 第16页 |
二、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论述及研究进展 | 第16-28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二) 辨证分型研究 | 第18页 |
(三) 治疗概况 | 第18-25页 |
(四) 实验研究 | 第25-28页 |
实验研究 | 第28-3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二) 实验药物 | 第28页 |
(三) 实验用主要仪器 | 第28页 |
(四) 实验用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一) 孕鼠分组与给药方法 | 第29页 |
(二) 取材 | 第29-30页 |
(三) 子宫组织石蜡包埋 | 第30页 |
(四) 原位杂交 | 第30-32页 |
(五)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术端标记法(TUNEL) | 第32-33页 |
(六) 切片观察 | 第33页 |
(七) 图像分析与处理 | 第33页 |
(八)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九) 电镜 | 第33-3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一) 大体观察结果 | 第34页 |
(二) 电镜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 第34页 |
(三) 各组PRmRNA和FasmRNA、FasLmRNA表达结果 | 第34-36页 |
(四) 各组调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2页 |
一、出血的病因病机及立法原则 | 第37-38页 |
二、生化止血饮的组方分析 | 第38-39页 |
三、生化止血饮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39页 |
四、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理探讨 | 第39-42页 |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 | 第39-40页 |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细胞凋亡 | 第40-41页 |
(三) 促进子宫收缩 | 第41页 |
(四) 防治宫腔感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图 | 第50-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