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一、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 第9-19页 |
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 第9-16页 |
2.MIRI治疗进展 | 第16-19页 |
二、祖国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 第19-25页 |
1.祖国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名的认识 | 第19-23页 |
2.祖国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三、心肌缺血预适应现代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实验研究 | 第27-33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1.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药剂制备 | 第27页 |
3.药品、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4.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5.观测指标 | 第30页 |
6.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二、结果 | 第30-33页 |
1.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 | 第30页 |
2.各组心肌细胞凋亡阳性检出情况 | 第30-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一、从中医学角度对芪桂益脉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解 | 第33-35页 |
1.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33-34页 |
2.芪桂益脉灵的组方原则 | 第34-35页 |
二、芪桂益脉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 第35-37页 |
展望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图 | 第44-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