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1 绪论第13-2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20页
     ·湿地植物群落第15-16页
     ·湿地土壤养分含量第16-17页
     ·湿地土壤有机碳第17-20页
   ·研究目标第20-21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1-31页
   ·研究区概况第21-25页
     ·地理位置第21页
     ·地质地貌第21页
     ·气候第21-22页
     ·水文第22-23页
     ·土壤第23-24页
     ·植被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31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植被调查第26-27页
     ·多样性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第27-28页
     ·化学分析第28-29页
     ·计算方法第29-31页
3 研究区沼泽湿地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第31-63页
   ·植物区系第31-44页
     ·种子植物科属种组成统计第31-33页
     ·地理成分统计第33-44页
   ·植被分类第44-46页
     ·植被分类原则第44-45页
     ·植被分类系统第45-46页
   ·主要群落特征第46-57页
     ·沼泽第46-54页
     ·草塘第54-57页
   ·典型群落多样性分析第57-61页
     ·乔木群落多样性分析第58-59页
     ·灌木群落多样性分析第59-60页
     ·草本群落多样性分析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典型泥炭沼泽土壤持水特性第63-77页
   ·土壤容重第63-65页
   ·土壤孔隙状况第65-69页
     ·毛管孔隙第65-66页
     ·非毛管孔隙第66-68页
     ·总孔隙度第68-69页
   ·土壤持水能力第69-74页
     ·土壤质量含水量第69-70页
     ·土壤饱和持水量第70-71页
     ·土壤毛管持水量第71-72页
     ·土壤田间持水量第72-73页
     ·土壤贮水能力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7页
5 典型泥炭沼泽土壤N、P含量变化特征第77-89页
   ·土壤PH值第77-78页
   ·土壤N含量第78-80页
     ·全N含量第78-79页
     ·水解N含量第79-80页
   ·土壤P含量第80-84页
     ·全P含量第81-82页
     ·有效P含量第82-84页
   ·相关性分析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第89-106页
   ·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因子分析第89-100页
     ·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第89-91页
     ·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第91-95页
     ·土壤SOC含量影响因子分析第95-100页
   ·沼泽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第100-104页
     ·胡敏酸(HA)组分特征第100-102页
     ·富里酸(FA)组分特征第102-103页
     ·HA/FA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结论第10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附录第117-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个人简历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分方程的生态数学模型统计分析
下一篇:植物数量性状遗传分离分析法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