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趾源《热河日记》的文化阐释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5页 |
·前期研究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热河日记》创作背景 | 第21-45页 |
·社会背景 | 第21-25页 |
·认识背景 | 第25-37页 |
·作者背景 | 第37-45页 |
第三章 《热河日记》著述及构成 | 第45-58页 |
·写作过程 | 第45-51页 |
·书写特点 | 第51-54页 |
·内容构成 | 第54-58页 |
第四章 《热河日记》与北学 | 第58-85页 |
·北学兴起 | 第58-63页 |
·朴趾源对清朝认识 | 第63-81页 |
·《热河日记》中的北学主张 | 第81-85页 |
第五章 《热河日记》中的异域文化 | 第85-107页 |
·器物文化 | 第85-94页 |
·民俗文化 | 第94-101页 |
·艺术文化 | 第101-107页 |
第六章 《虎叱》、《许生传》的文化透视 | 第107-127页 |
·《虎叱》的文化解读 | 第107-115页 |
·《许生传》的文化解读 | 第115-122页 |
·《虎叱》、《许生传》的文化意蕴 | 第122-127页 |
第七章 批判与重建(代结束语) | 第127-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谢辞 | 第139-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