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破矿体开采再造空间力学响应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课题来源及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模型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26页 |
| ·试验采场的地质概况 | 第18页 |
| ·节理裂隙调查统计 | 第18-21页 |
| ·调查方法 | 第19页 |
| ·调查结果 | 第19页 |
| ·节理统计分析 | 第19-21页 |
| ·节理分布规律 | 第21页 |
|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力学参数 | 第21-22页 |
| ·地应力特征 | 第22-24页 |
| ·地应力调查的意义与方法 | 第22-23页 |
| ·地应力测量结果 | 第23-24页 |
| ·水文特征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研究 | 第26-36页 |
| ·模型的相似原理 | 第26-28页 |
| ·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 | 第28-30页 |
| ·相似材料的选取 | 第28页 |
| ·相似材料的配比 | 第28-30页 |
| ·配比试验 | 第30-35页 |
| ·试件的制作流程 | 第30-31页 |
| ·相关力学参数的测试 | 第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软破矿体开采再造空间力学响应模型试验研究 | 第36-69页 |
| ·模型试验方案的准备 | 第36-38页 |
| ·矿岩物理力学参数确定 | 第36-37页 |
| ·相似准则 | 第37页 |
| ·相似材料的选择及其力学参数 | 第37-38页 |
| ·测试元件 | 第38页 |
| ·试验设备的研制及特点 | 第38-43页 |
| ·主机部分 | 第39-40页 |
| ·液压系统 | 第40-41页 |
| ·伺服控制系统 | 第41-42页 |
| ·主要技术指标 | 第42-43页 |
| ·试验设备的创新性 | 第43页 |
| ·采场横剖面的模型试验 | 第43-52页 |
| ·试验采场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 ·模型试验边界条件 | 第44页 |
| ·测点布置 | 第44-45页 |
| ·试验模型的构建与模型的开采 | 第45-48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分级加载下再造结构稳定性模型试验 | 第52-57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测点布置与实验设备 | 第52-53页 |
| ·试验边界条件及其施加 | 第53-5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采场纵剖面的模型试验 | 第57-67页 |
| ·试验采场设计方案 | 第57页 |
| ·模型试验边界条件 | 第57-58页 |
| ·测点布置 | 第58-59页 |
| ·试验模型的构建与模型的开采 | 第59-62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软破矿体开采再造空间力学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 第69-83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69页 |
| ·本构模型 | 第69-70页 |
| ·边界条件与初始应力 | 第70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80页 |
| ·应力分析 | 第71-74页 |
| ·位移分析 | 第74-77页 |
| ·安全系数分析 | 第77-80页 |
|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比较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84-85页 |
| ·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页 |
|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4页 |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94页 |
| 所获奖励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