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无罪推定原则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1页 |
·无罪推定原则的起源 | 第9页 |
·无罪推定原则的发展 | 第9-11页 |
第2章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念基础、基本含义和派生规则 | 第11-15页 |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念基础 | 第11-12页 |
·尊重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 | 第11页 |
·保障无辜者不受刑罚惩罚 | 第11-12页 |
·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 | 第12页 |
·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含义 | 第12-13页 |
·无罪推定原则的派生规则 | 第13-15页 |
·控方举证规则 | 第13页 |
·沉默权规则 | 第13页 |
·疑罪从无规则 | 第13-15页 |
第3章 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源流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意义 | 第15-23页 |
·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源流 | 第15-20页 |
·无罪推定思想在我国的历史溯源 | 第15页 |
·1979 年刑诉法对无罪推定所持的态度 | 第15-16页 |
·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现状 | 第16-20页 |
·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意义 | 第20-23页 |
·有利于保障人权,推进诉讼的民主化 | 第20-21页 |
·从法律上确立被指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 第21页 |
·有利于充分发挥律师的辩护作用 | 第21页 |
·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益 | 第21-22页 |
·有利于借鉴国外立法实践的有益经验和履行国际法义务 | 第22-23页 |
第4章 无罪推定在司法理念和实践中的矛盾分析 | 第23-27页 |
·无罪推定所体现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矛盾分析 | 第23页 |
·无罪推定与实事求是之间的矛盾分析 | 第23-24页 |
·实事求是中的“事”应当是法律上的真实 | 第23页 |
·无罪推定体现了人权保护的价值取向 | 第23-24页 |
·无罪推定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之间的矛盾分析 | 第24-25页 |
·违背了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原则 | 第24页 |
·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 第24页 |
·迫使犯罪嫌疑人自我归罪 | 第24-25页 |
·无罪推定与侦查假说之间的矛盾分析 | 第25-27页 |
·“无罪的推定”只是一种法律拟制 | 第25页 |
·无罪推定体现现代刑事司法注重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 | 第25-26页 |
·被推定为无罪的人权利相对受到限制 | 第26-27页 |
第5章 重构我国无罪推定原则之设想 | 第27-32页 |
·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 | 第27页 |
·修改96 刑诉法第12 条之规定 | 第27-28页 |
·确立不自我归罪规则,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限的沉默权 | 第28页 |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8-29页 |
·重构合理统一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 第29页 |
·在侦查程序中引入强制措施司法审查机制 | 第29-30页 |
·首先是建立侦查羁押分管规则 | 第29-30页 |
·其次是取保候审权利化 | 第30页 |
·第三是在侦查程序中引入司法审查机制 | 第30页 |
·实现控辩均衡,强化律师辩护权 | 第30-31页 |
·完善不起诉制度,确立有限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 第31页 |
·更新思想观念,为无罪推定在我国的贯彻创造良好的司法氛围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