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论《史记》中士的文化人格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士的内涵第9-12页
   ·文化人格第12-14页
第2章 道义人格——《史记》士人人格的塑造与形成第14-26页
   ·忧道、谋道的理想人格第14-22页
     ·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第14-18页
     ·士之弘毅,任重道远第18-20页
     ·《史记》对道义人格的弘扬第20-22页
   ·以道抗势的人格困境第22-26页
     ·长路修远,上下求索第22-24页
     ·《史记》对屈原"人格困境"的文化反思第24-26页
第3章 事功人格——《史记》士人人格的分裂与整合第26-34页
   ·策士的功利主义人格第26-30页
     ·不规小节,不恶小耻第26-29页
     ·《史记》对功利人格的"非道德"评价第29-30页
   ·社会转型期的分裂人格第30-34页
     ·诟莫悲贱,悲莫穷困第31-32页
     ·《史记》对功利型分裂人格的文化思考第32-34页
第4章 侠义人格——《史记》士人人格的丰富与补充第34-46页
   ·《史记》中的侠士第34-38页
     ·侠士界说第34-36页
     ·《史记》中的侠士第36-38页
   ·《史记》中的侠义人格第38-43页
     ·扶危济困第38-39页
     ·以身许义第39-41页
     ·士为"知己者"死第41-43页
   ·《史记》对侠义人格的弘扬第43-46页
第5章 儒道互补——《史记》士大夫人格的形成第46-59页
   ·《史记》中士人从"自由"到"吏化"的转变第46-50页
     ·非常之时,非常之士第46-48页
     ·从"自由"到"吏化"第48-50页
   ·《史记》中士大夫形成期的两种人格范型第50-56页
     ·曲学阿世第50-52页
     ·盛世不遇第52-56页
   ·儒道互补的文化人格第56-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小说中的“帮闲”形象研究
下一篇:试论先秦至秦汉士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