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支架液压系统发展状况 | 第8-9页 |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 第8-9页 |
·主阀功能介绍 | 第9-10页 |
·主阀的作用及其使用情况 | 第9-10页 |
·主阀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高水基介质及其发展前景 | 第10-12页 |
·国际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主阀的建模 | 第18-24页 |
·主阀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主阀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主阀的几何模型 | 第19-21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21-24页 |
·GAMBIT 网格划分工具介绍 | 第21-22页 |
·流道模型网格划分 | 第22页 |
·自适应网格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主阀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24-60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与气穴模型 | 第24-26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4页 |
·气穴模型 | 第24-26页 |
·原模型三维流场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26-43页 |
·加载时阀开口度分别为1mm 和4.8mm 的流场比较 | 第26-32页 |
·加载时压差分别为16.5 MPa 和7 MPa 的流场比较 | 第32-37页 |
·卸载时阀开口度分别为1mm 和4mm 的流场比较 | 第37-43页 |
·原模型和修改模型后不同边界条件时的流场比较 | 第43-54页 |
·改进结构后阀的几何模型 | 第43页 |
·加载时阀开口度为4.8mm 时原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流场比较 | 第43-49页 |
·卸载时阀开口度为4mm 时,原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流场比较 | 第49-54页 |
·原模型和修改模型的流量特性比较 | 第54页 |
·原模型和修改模型的出流系数分析 | 第54-58页 |
·孔口出流的模型 | 第55-57页 |
·流量系数比较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阀芯受到的作用力计算 | 第60-69页 |
·原模型阀芯所受总的作用力 | 第60-63页 |
·原模型液动力计算 | 第63-65页 |
·稳态液动力 | 第64-65页 |
·原模型和改进模型所受作用力的比较 | 第65-68页 |
·总作用力的比较 | 第65-66页 |
·稳态液动力的比较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