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 ·激光束合成的意义 | 第15-17页 |
| ·光纤激光器及其优异特性 | 第17-18页 |
|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 ·光纤激光合成技术简介 | 第20-25页 |
| ·光纤激光合成技术分类 | 第20-24页 |
|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 | 第24-25页 |
|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5-34页 |
| ·有源相位控制技术 | 第26-29页 |
| ·无源自调整相干合成方案 | 第29-3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34-37页 |
|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34页 |
|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34-37页 |
| 第二章 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的基本理论 | 第37-48页 |
| ·光纤激光器相干阵列远场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 ·阵列结构参数对远场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 ·激光束部分相干性对远场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 ·复合腔选模理论研究 | 第40-44页 |
| ·纵模重叠模型 | 第40-41页 |
| ·多臂复合腔选模特性分析 | 第41-44页 |
| ·光纤激光器耦合阵列被动锁相的机理探讨 | 第44-47页 |
| ·自组织锁相理论 | 第44-45页 |
| ·非线性相位调整 | 第45-47页 |
| ·相互注入锁定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基于公共环形腔耦合的光纤激光器阵列锁相技术 | 第48-67页 |
| ·方案结构与特性 | 第48-50页 |
| ·公共光纤环形腔特性分析 | 第50-62页 |
| ·模型建立与化简 | 第50-51页 |
| ·能量传输与谐振选模特性 | 第51-57页 |
| ·耦合比偏差的影响分析 | 第57-60页 |
| ·初步实验研究 | 第60-62页 |
| ·公共环形腔设计原则 | 第62-64页 |
| ·扩展性分析 | 第64-66页 |
| ·扩展结构与扩展性讨论 | 第64-65页 |
| ·其它耦合结构及其扩展性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四章 公共环形腔耦合式光纤激光器阵列锁相的实验研究 | 第67-91页 |
| ·三路线形腔光纤激光器的相位锁定 | 第67-72页 |
| ·实验装置 | 第67-6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 ·两路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相位锁定 | 第72-75页 |
| ·实验装置 | 第73-7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75页 |
| ·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相位锁定 | 第75-78页 |
| ·实验装置 | 第7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78页 |
| ·单模光纤滤波技术 | 第78-83页 |
| ·单模光纤滤波原理 | 第79-80页 |
| ·滤波条件的验证 | 第80-81页 |
| ·控制远场光强分布 | 第81-82页 |
| ·提高锁相稳定性 | 第82-83页 |
| ·影响锁相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83-90页 |
| ·成环耦合器的耦合比 | 第84-87页 |
| ·单元激光器的偏振态 | 第87-89页 |
| ·单元激光器的输出谱宽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五章 基于迈克尔逊型耦合腔的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技术研究 | 第91-116页 |
| ·迈克尔逊型耦合腔 | 第91-94页 |
| ·用于相干合成的迈克尔逊型耦合腔的结构与特点 | 第91-94页 |
| ·利用迈克尔逊型耦合腔实现相干合成的原理 | 第94页 |
| ·f‐f 结构的迈克尔逊型耦合腔特性分析 | 第94-100页 |
| ·f‐f 结构的迈克尔逊型耦合腔 | 第94-95页 |
| ·高斯光束在耦合外腔中的传输变换规律 | 第95-96页 |
| ·光纤端面和输出镜偏离f‐f 结构的影响 | 第96-98页 |
| ·传输光束与透镜不同轴的影响 | 第98-99页 |
| ·耦合输出镜倾斜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分束器相移特性研究 | 第100-105页 |
| ·干涉型复合腔 | 第100-101页 |
| ·分束器相移特性 | 第101-103页 |
| ·干涉型复合腔相干合成的特性与原理 | 第103-104页 |
| ·分束器与光纤耦合器的特性比较 | 第104-105页 |
| ·利用迈克尔逊型耦合腔实现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 | 第105-110页 |
| ·实验装置 | 第105-10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6-109页 |
| ·外腔偏离f‐f 结构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 ·方案评价与结构扩展 | 第110-115页 |
| ·方案评价 | 第110-112页 |
| ·扩展结构讨论 | 第112-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6-117页 |
| ·研究工作的意义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2-133页 |
| 附录A 分束器反射与透射相移关系式的推导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