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军事领域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研究 | 第17页 |
·借鉴移植 | 第17页 |
·典型调查 | 第17页 |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前景 | 第19-24页 |
·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 | 第19页 |
·应用范围 | 第19-20页 |
·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从科技成果的转化看推进政治工作应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看推进政治工作应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性 | 第22页 |
·从人工智能的影响看推进政治工作应用人工智能的前景性 | 第22页 |
·从人工智能的效能看推进政治工作应用人工智能的现实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政治工作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条件、要求与模式 | 第24-31页 |
·政治工作中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条件 | 第24-26页 |
·思想条件 | 第24-25页 |
·技术条件 | 第25页 |
·组织条件 | 第25-26页 |
·人才条件 | 第26页 |
·政治工作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要求 | 第26-29页 |
·强化党性,正确定位 | 第26-27页 |
·理论先导,夯实基础 | 第27-28页 |
·需求牵引,注重效益 | 第28页 |
·因势利导,稳步推进 | 第28页 |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 | 第28-29页 |
·政治工作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模式 | 第29-31页 |
·借鉴移植 | 第29页 |
·模块嵌入 | 第29页 |
·实验性开发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面向政治工作网的智能数据库系统设计 | 第31-37页 |
·目前全军政治工作网信息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面向政治工作网的智能数据库系统框架 | 第32-34页 |
·政治工作智能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目标 | 第32-33页 |
·基于网络的政治工作智能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框架 | 第33-34页 |
·基于智能数据库的政治工作网络资源整合与利用 | 第34-37页 |
·实现政治工作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 第34页 |
·数据挖掘技术在政治工作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作用 | 第34-36页 |
·政治工作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步骤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基于Agent的政治工作仿真系统开发 | 第37-43页 |
·Agent的特征和结构 | 第37-38页 |
·Agent和多Agent系统 | 第37-38页 |
·Agent的主要特征 | 第38页 |
·基于Agent的政治工作建模与仿真优点 | 第38-40页 |
·易于对政治工作实体进行描述 | 第38-39页 |
·便于对政治工作作战进行全动态仿真 | 第39页 |
·适合对政治工作复杂适应系统进行仿真 | 第39-40页 |
·基于Agent的政治工作仿真系统设计 | 第40-43页 |
·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 第40页 |
·基于多主体的政治工作仿真系统设计思路 | 第40-41页 |
·基于Agent的心理战模拟仿真系统示例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政治工作指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 第43-52页 |
·我军政治工作指挥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政治工作指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路线 | 第44-49页 |
·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44-45页 |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 | 第45-46页 |
·政治工作指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构成 | 第46-47页 |
·政治工作指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主件功能 | 第47-49页 |
·政治工作指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知识表示方法 | 第49-52页 |
·知识表示在政治工作指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 第49页 |
·政治工作知识表示的困难分析 | 第49-50页 |
·政治工作知识表示方法探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