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局域网(LAN)、城域网(MAN)论文

抗辐照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以太网的发展第15-17页
     ·以太网起源及标准以太网第15-16页
     ·快速以太网第16页
     ·千兆及万兆以太网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以太网交换关键技术第17页
     ·抗辐照加固技术第17-18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8-19页
   ·论文的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抗辐照千兆以太网的交换结构研究第20-42页
   ·各种交换结构第20-24页
     ·共享总线型第20-21页
     ·共享存储器型第21页
     ·交叉开关型第21-23页
     ·多级网络型第23页
     ·各种结构的对比第23-24页
   ·Crossbar 的各种排队方式第24-30页
     ·输出排队方式第24-25页
     ·输入排队方式第25-26页
     ·联合输入和输出排队方式第26页
     ·交叉点排队方式第26-27页
     ·联合输入和交叉点排队方式第27-30页
   ·基于优先级的交换结构—CICQ_P第30-39页
     ·航天器通信的特殊需求第30-31页
     ·CICQ_P 交换结构第31-35页
     ·CICQ_P 输出调度机制第35-37页
     ·CICQ_P 信用流控机制第37-39页
   ·模拟和性能分析第39-41页
     ·仿真模型第39页
     ·性能分析第39-41页
   ·本章小节第41-42页
第三章 抗辐照千兆以太网的流量控制研究第42-63页
   ·序言第42-43页
     ·概念第42-43页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联系第43页
   ·各种流量控制方法第43-47页
     ·漏斗机制第44页
     ·令牌桶机制第44-45页
     ·滑动窗口协议第45-46页
     ·信用机制第46-47页
   ·以太网流控机制及相关问题第47-51页
     ·以太网流控机制第47-49页
     ·PAUSE 帧流控机制的不足第49-51页
   ·抗辐照交换网络的流量控制—FEFC第51-60页
     ·FEFC 的队列组织方式第52-55页
     ·FEFC 控制过程第55-60页
   ·模拟与性能分析第60-62页
     ·优先级流量分析第60-61页
     ·不同目的地址流量分析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抗辐照千兆以太网的可靠性技术研究第63-76页
   ·空间辐照环境及影响第63-64页
     ·空间辐照环境第63页
     ·空间辐照环境的影响第63-64页
   ·可靠性设计研究第64-67页
     ·三模冗余技术第65-66页
     ·二模协同技术第66-67页
     ·看门狗技术第67页
   ·抗辐照交换机可靠性设计第67-73页
     ·数据流可靠性设计第67-70页
     ·转发表可靠性设计第70-72页
     ·交换机管理模块可靠性设计第72-73页
   ·整网可靠性设计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抗辐照千兆以太网交换系统设计第76-88页
   ·抗辐照千兆网络交换机设计第76-86页
     ·交换机总体结构第76-77页
     ·时钟和复位模块设计第77-79页
     ·物理层和光模块第79页
     ·MAC 模块第79-81页
     ·交换模块第81-82页
     ·DSP 模块设计第82-86页
   ·抗辐照千兆网络接口卡设计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88-90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88页
   ·展望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容发布/订阅系统中的自适应路由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Gossip的多源快速数据分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