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工业型小城镇空间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第11-14页
     ·研究的缘由第11-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7-19页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研究的框架第18-19页
   ·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工业型小城镇规划与产业发展研究第21-39页
   ·工业型小城镇相关问题阐述第21-25页
     ·工业型小城镇的概念界定第21页
     ·本文研究的城镇规模第21-23页
     ·工业城镇类型第23-25页
   ·城镇规划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第25-30页
     ·产业链单一不能促进地区整体发展第25-27页
     ·产业发展定位与城镇规划脱节第27-28页
     ·工业空间为核心不利于城镇空间的多元化发展第28-30页
   ·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互动机制第30-31页
     ·工业园区对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第30-31页
     ·城镇基础条件给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保障第31页
   ·小城镇工业适宜的产业类型第31-37页
     ·工业类型第31-32页
     ·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第32-36页
     ·城镇适宜产业类型第36-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工业型小城镇引入工业生态学第39-64页
   ·工业生态学相关概念阐述第39-54页
     ·工业生态学起源及内涵第39-41页
     ·工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第41-43页
     ·国内外工业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第43-54页
   ·不同层面工业生态学对产业体系的影响第54-61页
     ·微观层次(企业)——工业生态学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影响第54-55页
     ·中观层次(园区与城镇)——工业生态学对产业体系的影响第55-60页
     ·宏观层次(社会)——工业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60页
     ·小结第60-61页
   ·工业生态学对城镇建设的影响第61-62页
     ·工业生态学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弹性空间第61页
     ·工业生态学为产业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方法第61-62页
     ·工业生态学为城镇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方向第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基于产业链组织方式的空间布局模式第64-84页
   ·以城镇运行为核心的空间布局策略第64-65页
     ·以城镇运行的有机增长合理组织公共服务空间第64页
     ·制定弹性发展策略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空间第64-65页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体系紧密联系工业区借力于城镇建设第65页
     ·城镇生态系统与外围环境有机衔接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第65页
   ·产业链与空间的耦合第65-75页
     ·产业链相适应的企业第65-66页
     ·企业成员分类方法第66-67页
     ·产业链结构设计原则第67-70页
     ·产业链组合形态分类第70-71页
     ·产业链的空间耦合第71-75页
   ·城镇空间与产业板块的互动第75-83页
     ·功能区的共生第75-77页
     ·空间结构的融合第77-80页
     ·公建设施的共享第80-82页
     ·道路交通的联系第82页
     ·生态环境的支持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以彭州市丽春镇总体规划为例第84-95页
   ·丽春镇基本概况第84-86页
   ·镇域产业发展研究第86-89页
     ·产业发展现状第86页
     ·产业发展契机第86-87页
     ·产业发展战略第87-89页
   ·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镇区空间布局第89-93页
     ·现状无法支撑产业定位第89-91页
     ·空间结构的多方案比较第91-92页
     ·产业空间与城镇板块互动的空间布局第92-93页
   ·小结第93-95页
结论第95-98页
   ·本文基本结论第95-96页
   ·本研究中的不足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格栅屋盖抗风研究
下一篇:成都市经济型酒店现状调查及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