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陶瓷吸附—戊二醛交联固定化乳糖酶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乳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工业乳糖酶制剂的来源 | 第12页 |
| ·主要菌种纯化后乳糖酶的性质 | 第12-14页 |
| ·酶固定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 ·酶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 ·酶的固定化方法 | 第16-20页 |
| ·固定化酶的性质 | 第20-21页 |
| ·固定化的影响 | 第21页 |
| ·固定化乳糖酶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固定化乳糖酶在生产上的应用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5-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 ·其他试剂 | 第26-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9页 |
| ·游离酶的性质研究 | 第27-28页 |
| ·陶瓷吸附实验 | 第28-31页 |
| ·戊二醛交联实验 | 第31页 |
|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31-32页 |
| ·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 | 第32-34页 |
| ·固定化酶连续水解牛乳稳定性研究 | 第34-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58页 |
| ·游离酶的性质 | 第39-41页 |
| ·游离酶的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39页 |
| ·游离酶的水解乳糖的水解率测定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陶瓷吸附实验结果 | 第41-46页 |
| ·固定化载体的确定 | 第41-42页 |
| ·乳糖酶溶液流速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2-43页 |
| ·乳糖酶的pH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3页 |
| ·温度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3-44页 |
| ·乳糖酶浓度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4页 |
| ·吸附时间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戊二醛交联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 ·不同的戊二醛浓度交联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6-47页 |
| ·不同时间的戊二醛交联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7页 |
| ·不同温度的戊二醛交联对固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正交实验的结果 | 第48-49页 |
| ·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 | 第49-56页 |
| ·固定化酶最适温度的研究结果 | 第49-50页 |
| ·固定化酶最适pH的研究结果 | 第50-51页 |
|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 ·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 第52页 |
| ·游离酶和固定化酶Km、Vm的对比研究结果 | 第52-53页 |
| ·固定化酶静态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 第53-54页 |
| ·固定化酶分批次操作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固定化酶连续水解牛乳稳定性研究结果 | 第56-58页 |
| ·牛乳中乳糖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56页 |
| ·固定乳糖酶连续水解牛乳稳定性研究结果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3页 |
| ·固定乳糖酶方法的选择 | 第58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58-60页 |
| ·树脂 | 第59页 |
| ·陶瓷 | 第59-60页 |
| ·交联剂戊二醛的选择 | 第60-61页 |
| ·酶固定化的探讨 | 第61页 |
| ·固定化酶连续水解牛乳稳定性的探讨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