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阜新矿业集团循环经济建设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不可再生资源前景第10页
   ·煤炭生产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第10-11页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第11页
   ·传统煤炭资源与循环经济的矛盾第11-12页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4-15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与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第16-38页
   ·循环经济的定义第16页
   ·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第16页
   ·循环经济方程[5]第16-17页
   ·绿色GDP(GGDP)统计指标体系第17页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系统论第17-18页
     ·信息论第18-19页
     ·控制论第19-20页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第20-21页
   ·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背景第21-23页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第23-27页
     ·组织层次(小循环)第24-25页
     ·区域层次(中循环)第25-26页
     ·社会层次(大循环)第26-27页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第27-29页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第29页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三个层面第29-30页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设计第30-32页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第32-34页
     ·洁净煤技术第32页
     ·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第32-34页
   ·循环经济与煤炭城市发展第34-36页
     ·煤炭城市的定义第34页
     ·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园区的几种模式第34-36页
   ·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第36-38页
3 阜新矿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第38-52页
   ·阜新矿业集团企业简介第38-39页
   ·资源条件及消耗情况第39-41页
     ·煤炭资源第39页
     ·选煤副产品第39页
     ·水资源状况第39-40页
     ·煤层气资源第40-41页
     ·电厂粉煤灰(渣)资源第41页
     ·资源消耗现状第41页
   ·阜矿集团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1-43页
     ·煤炭资源总量不足第41-42页
     ·煤炭产业比重大、非煤产业基础弱第42页
     ·水资源匮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第42-43页
     ·企业积累不足、历史包袱沉重第43页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较重第43页
   ·主要任务及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图第43-44页
     ·主要任务第43-44页
     ·阜矿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图第44页
   ·阜矿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第44-49页
     ·年产180 万吨甲醇加工成120 万吨二甲醚项目第44-46页
     ·煤层气开发利用三期工程第46页
     ·井口瓦斯发电项目第46页
     ·年产60 万m3 粉煤灰陶粒和年产2 亿块蒸压粉煤灰砖项目第46-47页
     ·矿井水开发利用二期工程第47-49页
   ·排矸场复垦及海州露天矿坑治理工程第49页
   ·选煤厂技术改扩建工程第49页
   ·城南循环经济非煤产业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第49-52页
4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第52-75页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52-53页
     ·系统性与科学性原则第52页
     ·“3R”原则第52页
     ·可操作和可比性原则第52页
     ·动态性原则第52-53页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第53页
   ·阜矿集团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53-57页
     ·社会指标体系 B1第54-55页
     ·经济指标体系 B2第55-56页
     ·生态环保指标体系 B3第56页
     ·生产指标体系 B4第56-57页
   ·阜矿集团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第57-65页
     ·评价模型的构建第57-58页
     ·计算指标权重第58-60页
     ·群体决策时专家相对权重的确定第60-61页
     ·群体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第61页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等级阶段的评价集构建第61-62页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第62-65页
   ·模型计算第65-75页
     ·计算权重第65-69页
     ·确定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隶属度第69-73页
     ·进行分层模糊综合评价第73-74页
     ·结果评价第74-7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可视电话系统中视频压缩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垃圾填埋气体热释放传输的动力学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