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经济时代背景 | 第11页 |
| ·教育内涵的发展以及校园生活空间角色的转换 | 第11-12页 |
| ·新问题的出现 | 第12页 |
|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以及逻辑框架 | 第13-15页 |
| 第2章 复合化的高校生活服务建筑 | 第15-19页 |
| ·复合化概念的概述 | 第15-16页 |
| ·复合化概念的背景 | 第15页 |
| ·复合型建筑的特点及内容 | 第15-16页 |
| ·复合化生活服务建筑内容的界定 | 第16-18页 |
| ·复合化校园生活服务建筑的公共影响 | 第18-19页 |
| 第3章 国内外高校生活区及服务建筑的发展过程 | 第19-25页 |
| ·国外大学校园以及生活区的发展演化 | 第19-22页 |
| ·变化的校园规划发展模式 | 第19页 |
| ·复合化的生活建筑 | 第19-22页 |
| ·国内大学校园以及复合化生活服务建筑的发展 | 第22-24页 |
| ·国内校园生活环境的发展变迁 | 第22页 |
| ·校园规划中出现的新问题 | 第22页 |
| ·高校校园的复合化功能分区 | 第22-23页 |
| ·微观环境复合化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4章 高校生活服务建筑的复合化的发展动因及其特点 | 第25-37页 |
| ·高校复合化生活服务建筑的内在决定因素 | 第25-34页 |
| ·复合化教育理念的需要 | 第25-27页 |
| ·复合化社区营造目标的需要 | 第27-28页 |
| ·复合化生活需求的需要 | 第28-31页 |
| ·复合化开发模式自身运营的需要 | 第31-34页 |
| ·复合化的高校生活服务建筑的特点 | 第34-37页 |
| ·复合功能的特点 | 第34-35页 |
| ·复合空间的特点 | 第35-36页 |
| ·复合建筑形态的特点 | 第36-37页 |
| 第5章 校园生活服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 | 第37-96页 |
| ·复合化的功能规划 | 第37-63页 |
| ·研究构架 | 第37-38页 |
| ·案例选择理由 | 第38-39页 |
| ·调研 | 第39-53页 |
| ·广州小谷围大学城调研 | 第39-45页 |
| ·汕头大学调研 | 第45-49页 |
| ·青岛理工大学四方校区调研 | 第49-51页 |
| ·暨南大学调研 | 第51-53页 |
| ·案例分析 | 第53-61页 |
| ·功能规划小结及设计建议 | 第61-63页 |
| ·功能规划小结 | 第61页 |
| ·功能规划设计建议 | 第61-63页 |
| ·复合化的建筑空间设计 | 第63-83页 |
| ·相关研究成果 | 第63-66页 |
| ·基于社区理论的校园生活空间形态 | 第64-65页 |
| ·基于行为的空间形态 | 第65-66页 |
| ·复合化建筑空间的设计 | 第66-77页 |
| ·规划布局设计 | 第66-69页 |
| ·街道式复合空间设计 | 第69-77页 |
| ·街道式的复合空间界面设计 | 第77-82页 |
| ·侧界面设计 | 第77-81页 |
| ·底界面设计 | 第81-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复合化生活服务建筑的运营组织和可行性分析 | 第83-96页 |
| ·功能布局 | 第83-87页 |
| ·整体布局 | 第83-86页 |
| ·零售设施布局 | 第86页 |
| ·餐饮设施布局 | 第86-87页 |
| ·服务设施布局 | 第87页 |
| ·文化、娱乐设施布局 | 第87页 |
| ·经营规模面积指标 | 第87-94页 |
| ·单位商业设施面积的确定 | 第88-90页 |
| ·功能构成比例和规模指标估算 | 第90-94页 |
| ·青岛理工大学生活服务设施发展条件分析 | 第94-95页 |
| ·SWOT分析 | 第94-95页 |
| ·发展建议 | 第95页 |
| ·小结 | 第95-96页 |
| 第6章 高校生活服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求解 | 第96-105页 |
|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学生街建设背景和目标 | 第96页 |
| ·现状环境条件分析 | 第96-97页 |
| ·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学生街的复合化设计 | 第97-104页 |
| ·设计构思 | 第97-98页 |
| ·功能体系 | 第98-99页 |
| ·空间形式 | 第99-101页 |
| ·建筑形态 | 第101-103页 |
| ·景观系统 | 第103-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结论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