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总体思路 | 第16页 |
五、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若干基本问题 | 第17-29页 |
一、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研究主要视点分析 | 第17-21页 |
1. 分类改革是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 第18页 |
2. 增量改革是当前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式 | 第18-19页 |
3. 改善政府管制是报业集团外部管理体制重建的关键 | 第19-20页 |
4. 集团化是报业发展在组织结构上的必然选择 | 第20页 |
5. 社会化管理是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 | 第20-21页 |
二、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 第21-23页 |
1.政府规制与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 | 第21-22页 |
2.社会变迁与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 | 第22-23页 |
3.报业集团微观运行机制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 | 第23页 |
三、报业集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9页 |
(一) 报业集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1.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3-24页 |
2. 报业集团深化改革是中国文化产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必要选择 | 第24-25页 |
3. 报业集团现有管理模式存在体制性缺陷 | 第25页 |
4.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是传媒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二) 报业集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1. 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报业集团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 | 第26页 |
2. 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为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第26-27页 |
3. 发达国家传媒集团的发展为报业集团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 第27页 |
4.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是报业集团制度创新的有利环境 | 第27-28页 |
5. 近年来报业集团自身改革为集团化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 第28页 |
(三)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展望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论析:运行绩效、症结及其成因 | 第29-34页 |
一、报业集团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1.报业集团组建历史背景 | 第29-30页 |
2. 报业集团在传媒业角色扮演现状 | 第30页 |
3. 我国政府与报业集团关系现状 | 第30-31页 |
4. 社会公众、行业组织与报业集团关系现状 | 第31页 |
5. 报业集团微观运行机制现状 | 第31页 |
二、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 报业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 第31-33页 |
1. 以企业化为特征的改革实现了报业的机制创新 | 第31-32页 |
2. 体制改革促进了报业产业化进程 | 第32页 |
3. 集团化运营使中国报业全面发展 | 第32-33页 |
(二) 报业集团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33-34页 |
1. 体制改革目标不清晰 | 第33页 |
2. 体制改革动力不足 | 第33页 |
3. 多方利益诉求博弈形成改革困局 | 第33-34页 |
4. 产权问题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 第34页 |
第四章 欧美国家报业管理一些基本经验考察及与中国报业的比较借鉴 | 第34-39页 |
一、欧美国家报业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34-37页 |
1. 欧美国家报业管理体制现状 | 第34-35页 |
2. 欧美国家报业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及特点 | 第35-37页 |
(1) 政府对报业管理的主要方式 | 第35-36页 |
(2) 社会公众、中介机构与报业集团的关系 | 第36页 |
(3) 发达国家报业集团内部管理结构的基本形态 | 第36-37页 |
二、欧美国家与中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的比较 | 第37-39页 |
1.欧美国家政府对报业的管理更倾向于柔性化 | 第37页 |
2. 逐步完善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法律法规 | 第37-38页 |
3. 集团化运营是趋势和方向 | 第38页 |
4. 鼓励行业自律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我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之对策 | 第39-51页 |
一、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及指导思想 | 第39-40页 |
1.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 第39页 |
2.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 第39-40页 |
3.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40页 |
二、优化报业集团治理资源配置建构良好的治理机制 | 第40-46页 |
1. 理顺政府与报业集团的关系 | 第40-41页 |
(1) 近期内政府仍是报业集团改革的主导者 | 第40-41页 |
(2) 优化政府相关职能建设,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 第41页 |
2. 改善政府管理机制 | 第41-43页 |
(1) 实现报业集团产权的明晰化 | 第41-42页 |
(2) 政府逐步放松管制 | 第42页 |
(3) 推行国家资产授权经营 | 第42-43页 |
3. 完善市场机制及创新产业政策 | 第43-44页 |
(1) 打破政策壁垒 | 第43页 |
(2) 政府经济扶植 | 第43-44页 |
(3) 重塑市场主体地位 | 第44页 |
4. 优化资源配置 | 第44-46页 |
(1) 组织与人力资源运作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2) 战略性业务拓展体系建设 | 第45页 |
(3) 产品创新体系建设建设 | 第45页 |
(4) 融资运作决策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三、构建科学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 | 第46-50页 |
1. 明确报业集团的组织属性 | 第46页 |
2. 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着力点 | 第46-48页 |
(1) 集团公司建设 | 第46页 |
(2) 正确理解两分开问题 | 第46-47页 |
(3) 跨地区跨行业发展 | 第47页 |
(4) 着力构建资本平台 | 第47页 |
(5) 建构以绩效为核心的运行机制 | 第47-48页 |
3. 建立母子型集团化管控体系 | 第48-49页 |
(1) 总部功能定位的明确 | 第48页 |
(2) 母子型公司的控制模式 | 第48-49页 |
(3) 集团治理结构设计 | 第49页 |
(4) 评估体系的设计 | 第49页 |
4. 改制中的人力资源问题 | 第49-50页 |
四、健全完善社会评价系统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 | 第50-51页 |
1. 发挥社会评价系统的积极作用 | 第50页 |
2. 行业组织作用的发挥 | 第50-51页 |
3. 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 第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5页 |
一、本研究的基本论断 | 第51-53页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