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与分析 | 第13-22页 |
·国内城市化相关研究 | 第13-19页 |
·国外城市化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页 |
·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22页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22页 |
4 可能的创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33页 |
1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进程现状 | 第23-29页 |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现状及在湖南省内的地位 | 第23-26页 |
·长沙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武汉、郑州的比较 | 第26-29页 |
2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现状特点分析 | 第29-32页 |
·城区城市化率接近10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 第29-30页 |
·城市化加速发展对长沙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 第30-32页 |
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3-41页 |
1 部分基层政府对农村城市化的认识不清 | 第33-34页 |
2 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基层政府资源配置能力有限 | 第34页 |
3 经济社会环境有待优化 | 第34-35页 |
4 科技和管理人才相对短缺 | 第35页 |
5 农民素质需要提高 | 第35-36页 |
6 农村城市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第36-38页 |
7 农村城市化对粮食安全的冲击 | 第38-39页 |
8 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劳动力回流 | 第39-40页 |
9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5页 |
1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产业梯度转移加快背景下的区位优势 | 第41页 |
·作为省会城市和“3+5”城市群核心的政策优势 | 第41-42页 |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发优势 | 第42页 |
·新型工业化成果提供的保障优势 | 第42-43页 |
2 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区域分割造成的不利影响 | 第43页 |
·城乡分割造成的不利影响 | 第43-44页 |
·行政体制造成的不利影响 | 第44页 |
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推进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 第45-53页 |
1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城市化,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45-47页 |
·注重生态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 第45-46页 |
·整合资源要素,实行集约发展 | 第46页 |
·大力发展清洁经济,克服环境污染 | 第46-47页 |
·强化文化意识,延续历史文脉 | 第47页 |
2 把城市化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 第47-48页 |
·以园区经济带动为主要特征,实现“以业兴市”、“以业兴城” | 第47页 |
·优化配置,推动发展农村差异化经营 | 第47-48页 |
·创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 第48页 |
3 加强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 第48-50页 |
·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48-49页 |
·优化行政管理环境 | 第49页 |
·完善制度,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 | 第49页 |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盘活土地资源 | 第49-50页 |
4 打破制度分割,统筹城乡发展 | 第50-51页 |
5 强化城市承载功能,实行网络式整体发展 | 第51-52页 |
6 科学规划,推动城市群的一体发展 | 第52页 |
7 小结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