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分析及政策研究--以河南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引言第10页
   ·能源现状第10-14页
     ·全球能源现状第10-12页
     ·中国能源现状第12-14页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选题的意义第15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的研究综述第15-16页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的模型方法研究第16-18页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的相关评价研究第18-19页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19-20页
     ·研究目标第19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第19-20页
   ·论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创新点第20-23页
     ·研究框架第20-21页
     ·主要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研究第23-57页
   ·研究综述第23-25页
   ·经济增长预测第25-29页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26-27页
     ·经济增长的未来展望第27-29页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 检验第29-33页
     ·协整理论第29-30页
     ·Grange 检验第30-33页
   ·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第33-39页
     ·变量选择第33-35页
     ·模型及数据第35页
     ·计量分析第35-39页
     ·结论第39页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状态空间模型第39-57页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状态空间模型第40-44页
     ·基于马尔科夫的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和分析第44-51页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第51-57页
第三章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第57-92页
   ·能源结构概述第57-60页
     ·现状第57-58页
     ·面临的问题第58-60页
   ·煤炭资源第60-68页
     ·煤炭资源的储备第60-61页
     ·煤炭资源的分布第61-68页
   ·其他能源资源第68-75页
     ·油气资源第68-71页
     ·水能资源第71-74页
     ·核能资源第74-75页
   ·能源结构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第75-80页
     ·模型的建立第76-77页
     ·动力学分析第77-80页
   ·煤炭消费的环境影响第80-89页
     ·煤炭消费带来环境影响概述第80-82页
     ·能源消费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第82-84页
     ·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第84-85页
     ·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兹曲线的国际比较第85-86页
     ·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和分析第86-89页
   ·环境成本的地区差异研究—以河南为例第89-92页
第四章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第92-108页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第92-94页
     ·经济增长极限的研究第92-93页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条件的研究第93-94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河南的实证研究第94-98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程第95-97页
     ·回归和拟合---以河南为例第97-98页
   ·环境影响经济的价值研究第98-103页
     ·环境影响经济价值的量化方法第99-100页
     ·省区环境影响经济价值评估第100-103页
   ·国际二氧化碳排放与努力第103-105页
   ·面临的环境困境第105-108页
第五章 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性测度研究第108-136页
   ·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含义第108页
   ·不协调原因的经济学分析第108-112页
     ·产权不明晰及公共性第109-110页
     ·环境与资源外部性第110-111页
     ·市场与价格机制的不完善第111-112页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12-116页
     ·指标体系设计的建立原则第112-113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113-114页
     ·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第114-116页
   ·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第116-120页
     ·功效函数第116-117页
     ·协调函数第117-118页
     ·协调度第118-119页
     ·协调度区间第119页
     ·协调度等级第119-120页
   ·协调性测度计算第120-124页
     ·子系统要素间的协调计算第120-121页
     ·两两子系统间协调性计算第121-122页
     ·系统协调性计算第122-124页
     ·系统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第124页
   ·基于主成分和BP 神经网络的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第124-129页
     ·BP 神经网络第125页
     ·模型和数据第125-126页
     ·协调性的现状评价第126-129页
   ·协调性状况的动态监测第129-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6页
第六章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第136-161页
   ·煤炭峰值理论及实证研究第136-141页
     ·煤炭产量峰值概念第136-137页
     ·Logistic 增长曲线模型第137-138页
     ·Gaussian 曲线模型第138-139页
     ·基于河南的实证研究第139-140页
     ·煤炭峰值敏感性分析第140-141页
   ·能源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计量分析第141-151页
     ·各运输方式的经济成本计量第142-143页
     ·能源运输的外部成本计量第143-145页
     ·能源输送总成本计量第145页
     ·目标函数设定第145-148页
     ·模型求解算法第148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48-151页
   ·能源价格放松管制及财政政策优化第151-158页
     ·我国能源价格的管制第152-155页
     ·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第155-157页
     ·能源财政补贴政策的优化第157-158页
   ·可再生能源评估体系的构建第158-161页
     ·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第158-159页
     ·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社会效益第159页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建议第159-16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61-163页
   ·论文创新结论第161-162页
   ·未来的研究展望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74-175页
致谢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运行体系研究
下一篇:勘察设计企业的效率评价与SGR预测及市场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