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8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介绍 | 第9-12页 |
| ·敏捷制造与虚拟企业 | 第9-10页 |
| ·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12-15页 |
| ·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2章 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37页 |
| ·虚拟企业的定义、特征与发展 | 第15-19页 |
| ·虚拟企业的定义 | 第15-16页 |
| ·虚拟企业特征 | 第16-17页 |
| ·虚拟企业发展 | 第17-19页 |
|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理论综述 | 第19-23页 |
| ·伙伴选择过程 | 第19-20页 |
| ·伙伴选择方法 | 第20-23页 |
| ·元胞自动机(CA)模型综述 | 第23-29页 |
| ·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现象的模拟 | 第23-24页 |
| ·狭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4-27页 |
| ·广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7-29页 |
| ·多Agent 虚拟企业的系统模型 | 第29-37页 |
| ·多agent 系统模型 | 第29-30页 |
| ·多agent 虚拟企业的体系结构 | 第30-32页 |
| ·多agent 虚拟企业的机理 | 第32-33页 |
| ·多agent 虚拟企业形成的动机 | 第33-37页 |
| 第3章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 第37-47页 |
|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7页 |
| ·内部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 ·环境因素分析 | 第38页 |
| ·基于多Agent 协商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机制 | 第38-47页 |
| ·虚拟企业环境下协商问题的特点 | 第38-39页 |
| ·协商模型 | 第39-42页 |
| ·Agent 在协商过程中的学习机制 | 第42-43页 |
| ·几种协商战术 | 第43页 |
| ·协商过程 | 第43-45页 |
| ·推测对方类型 | 第45-47页 |
| 第4章 实验检测 | 第47-55页 |
| ·CA 模型应用于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及假设 | 第47-48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47页 |
| ·研究假设 | 第47-48页 |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第48-49页 |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第48-49页 |
| ·算法设计 | 第49-52页 |
| ·CA 模型 | 第49-50页 |
|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 第50-51页 |
| ·实验环境与运行流程 | 第51-52页 |
| ·对最终结果的解释 | 第52-55页 |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55页 |
| ·研究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