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 第16-17页 |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衍生金融工具基础 | 第18-27页 |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 第18-23页 |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 第18-19页 |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 第19-21页 |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 第21-23页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确认的冲击 | 第23-24页 |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冲击 | 第24-25页 |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冲击 | 第25-27页 |
3. 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规范发展分析 | 第27-40页 |
·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历程 | 第27-31页 |
·IASB 相关会计准则制定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FASB 相关会计准则制定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及现状 | 第31-40页 |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规范体系演变进程 | 第31-33页 |
·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规定 | 第33-38页 |
·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 第38-40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障碍分析 | 第40-49页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 | 第40-44页 |
·公允价值计价技术 | 第40-43页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 | 第43-44页 |
·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面临的其他问题 | 第44-45页 |
·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 | 第44页 |
·新政策与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 | 第44-45页 |
·技术性障碍 | 第45页 |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教育培训体系滞后 | 第45页 |
·对策分析 | 第45-49页 |
·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 | 第45-46页 |
·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实施细则 | 第46页 |
·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 | 第46-47页 |
·以实施新政策为契机,逐步统一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 | 第47页 |
·加快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监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 第47页 |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积极开展同业交流 | 第47-49页 |
5. 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第49-60页 |
·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影响及对策 | 第49-54页 |
·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影响 | 第49-52页 |
·对策分析 | 第52-54页 |
·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 第54-56页 |
·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策分析 | 第55-56页 |
·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及对策 | 第56-60页 |
·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 | 第56-58页 |
·对策分析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