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17页 |
·网络管理发展概况 | 第12页 |
·系统监控的技术 | 第12-14页 |
·基于包捕获的技术 | 第12-13页 |
·基于日志分析的技术 | 第13-1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本人的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日志管理分析 | 第17-21页 |
·日志和日志管理 | 第17页 |
·日志管理术语 | 第17-18页 |
·需要日志管理的原因 | 第18-19页 |
·日志管理对象及内容 | 第19页 |
·日志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主要日志采集技术分析 | 第21-34页 |
·数据采集技术概述 | 第21-22页 |
·当前日志采集技术分析 | 第22-25页 |
·基于文本方式的日志采集 | 第22-23页 |
·基于SNMP Trap 方式的日志采集 | 第23-24页 |
·基于syslog 方式的日志采集 | 第24-25页 |
·日志采集中的SYSLOG 格式 | 第25-30页 |
·Syslog 日志格式 | 第25-28页 |
·WELF | 第28-29页 |
·日志采集方法及文件简介 | 第29-30页 |
·日志数据采集模式 | 第30-32页 |
·日志数据采集方法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人工智能技术 | 第34-39页 |
·基于规则的推理 | 第34-36页 |
·基于事件的推理 | 第36页 |
·匹配策略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LDMS 总体设计 | 第39-48页 |
·概述 | 第39页 |
·LDMS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9-42页 |
·系统容量性能目标 | 第41页 |
·系统建设原则 | 第41-42页 |
·LDMS 功能设计 | 第42页 |
·LDMS 基本工作模式 | 第42-43页 |
·相关技术 | 第43-45页 |
·系统构思 | 第43-44页 |
·关键技术与算法 | 第44-45页 |
·LDMS 运行环境 | 第45页 |
·硬件环境 | 第45页 |
·软件环境 | 第45页 |
·LDMS 开发环境 | 第45-46页 |
·平台部署 | 第46页 |
·平台安全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LDMS 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8-54页 |
·概述 | 第48页 |
·系统总体架构 | 第48-49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49页 |
·功能描述 | 第49-53页 |
·Log Processor 信息采集模块 | 第49-50页 |
·Event Processor 事件处理模块 | 第50-51页 |
·Worksheet Processor 工单模块 | 第51页 |
·事件流描述 | 第51-53页 |
·配置流描述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系统主要数据结构说明 | 第54-56页 |
·客户表 | 第54页 |
·系统模块表 | 第54-55页 |
·配置表 | 第55页 |
·事件表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八章 主要接口设计 | 第56-62页 |
·外部接口 | 第56页 |
·事件采集接口 | 第56页 |
·Event Processor 与BMC Remedy 接口 | 第56页 |
·Event Processor 与CMDB 的接口 | 第56页 |
·内部接口 | 第56-61页 |
·通用设计 | 第56-61页 |
·Event Processor 与 Log Processor 之间接口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采集规则及处理流程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