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6页 |
·主要工作 | 第16页 |
·章节安排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27页 |
·发展背景和趋势 | 第17-18页 |
·特点和优点 | 第18-20页 |
·高开放性、互操作性与互换性 | 第18-19页 |
·全数字化、高分散性和可靠性 | 第19页 |
·提高故障诊断水平 | 第19页 |
·节省投资和安装费用 | 第19-20页 |
·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现场总线技术在国外发电厂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现场总线技术在国内发电厂的应用 | 第21-22页 |
·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标准 | 第22-26页 |
·现场总线的标准 | 第22-23页 |
·基金会现场总线 | 第23-24页 |
·PROFIBUS | 第24-25页 |
·HART | 第25页 |
·ASI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及设备 | 第27-34页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27-29页 |
·OVATION 系统 | 第27-28页 |
·I/A SERIES 系统 | 第28页 |
·SPPA-T3000 系统 | 第28-29页 |
·PLC 程序控制系统 | 第29页 |
·现场总线型电动执行机构 | 第29-30页 |
·SIPOS 5 Flash 电动执行机构 | 第29-30页 |
·AUMA 电动执行机构 | 第30页 |
·ROTORK 电动执行机构 | 第30页 |
·现场总线型电气控制设备 | 第30-32页 |
·电动机保护和控制设备 | 第30-31页 |
·断路器 | 第31-32页 |
·多功能电气仪表 | 第32页 |
·SIVACON 低压开关柜 | 第32页 |
·现场总线型变送器 | 第32-33页 |
·现场总线型阀门定位器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数字化发电厂控制需求及现场总线应用分析 | 第34-55页 |
·发电厂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 | 第34-35页 |
·发电厂自动化系统功能 | 第35-44页 |
·数据采集系统(DAS) | 第35-36页 |
·调节控制系统(MCS) | 第36-38页 |
·顺序控制系统(SCS) | 第38-40页 |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 第40-41页 |
·汽机数字电液调速系统(DEH) | 第41页 |
·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 | 第41-42页 |
·汽机本体监测仪表(TSI) | 第42-43页 |
·汽机旁路控制系统(TBP) | 第43页 |
·给水泵汽机电液控制系统(MEH)及紧急跳闸系统(METS) | 第43-44页 |
·发电厂控制的数字化实现及其技术要求 | 第44-45页 |
·现场总线应用技术分析 | 第45-50页 |
·可靠性和可用性 | 第46-47页 |
·实时性 | 第47-48页 |
·故障影响性 | 第48-49页 |
·抗干扰 | 第49-50页 |
·其它设计及安装考虑 | 第50页 |
·现场总线应用投资分析 | 第50-54页 |
·单元机组部分 | 第50-53页 |
·辅助生产部分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发电厂现场总线技术应用设计 | 第55-71页 |
·现场总线的选取及应用层面 | 第55-57页 |
·现场总线的选取 | 第55-56页 |
·现场总线的应用层面 | 第56-57页 |
·现场总线应用设计总体方案 | 第57-60页 |
·单元机组部分 | 第57-59页 |
·辅助生产部分 | 第59-60页 |
·现场总线应用设计实例 | 第60-70页 |
·工程控制对象 | 第60-61页 |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第61-64页 |
·现场总线网段设计 | 第64-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工程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 第71-74页 |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现场总线系统优势的发挥 | 第71页 |
·工程安装和调试技术要求提高 | 第71页 |
·现场总线产品的可选范围相对较小 | 第71-72页 |
·工艺设备成套配供设备的协调较难 | 第72页 |
·预防措施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符号与标记(附录1)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