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外资并购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外资并购的含义 | 第10-13页 |
一、外资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并购的含义 | 第11-12页 |
三、外资并购的含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外资并购的模式 | 第13-17页 |
一、国外几种常用并购模式介绍 | 第13-14页 |
二、我国法律采纳的外资并购的分类 | 第14-17页 |
第三节 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一般考察 | 第17-20页 |
一、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二、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制度透视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我国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法律制度历史演进 | 第20-22页 |
一、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萌芽阶段:1998年以前 | 第20-21页 |
二、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发展阶段:1998年到2001年 | 第21-22页 |
三、我国外资并购立法逐渐走向成熟阶段:2001年以来 | 第22页 |
第二节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介评 | 第22-26页 |
一、严格规范外资并购行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第23页 |
二、首次明确股权并购合法化 | 第23-24页 |
三、对特殊目的公司的特别规定 | 第24-25页 |
四、反垄断审查规则更加细化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规制外资并购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法律规范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二、《规定》与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的协调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外资并购中尚需解决和明确的几个法律问题 | 第28-41页 |
第一节 资产式外资并购中潜在债务问题 | 第28-3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28-29页 |
二、对潜在债务承担的具体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外资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问题 | 第30-3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30-31页 |
二、外资并购中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外资并购中目标企业职工就业权保护问题 | 第32-3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32-33页 |
二、外资并购中职工就业权保护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外资并购中反收购问题 | 第35-4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35-36页 |
二、谁可以反收购:主体分析 | 第36-38页 |
三、反收购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我国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完善资产式外资并购中目标企业潜在债务的处理 | 第41-42页 |
一、潜在债务处理的价值取向 | 第41-42页 |
二、潜在债务处理的具体路径 | 第42页 |
第二节 防范外资并购中无形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 第42-44页 |
一、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 | 第42-43页 |
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的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外资并购中职工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4-46页 |
一、完善外资并购和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 | 第44-45页 |
二、构建我国职工并购信息知情权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外资并购中反收购问题的完善 | 第46-47页 |
一、反收购决定权与反收购措施的完善 | 第46页 |
二、反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