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数量模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导言第18-22页
1.数量模块假设的理论背景—从心理模块性到模块心理学第22-28页
   ·心理模块性第22-25页
     ·认知心理学的模块第23-24页
     ·进化心理学的模块第24-25页
   ·模块心理学的主张与价值第25-28页
     ·福多式模块与达尔文模块第25-26页
     ·模块心理学的构建与数量模块的界定第26-28页
2.数量模块的理论研究第28-60页
   ·数量模块的天赋性第28-37页
     ·数量模块的种族进化史研究第29-32页
       ·动物的加法能力第29-30页
       ·动物的减法能力第30-31页
       ·动物的除法和乘法能力第31-32页
     ·数量模块的个体发生学研究第32-37页
       ·婴儿数量能力研究的方法第32-33页
       ·婴儿具备数量能力第33-35页
       ·婴儿与非人灵长类的数量能力的理论模型第35-37页
   ·数量模块的领域特殊性第37-52页
     ·数表征的特殊形式第38-39页
     ·数量模块独立于语言模块第39-42页
     ·数量能力的脑功能区第42-44页
     ·数量能力领域特殊性的理论模型第44-52页
       ·"神经元复用"理论的提出第44-45页
       ·算术模块的"三重编码模型"第45-46页
       ·算术模块的脑功能定位第46-49页
       ·比较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经验证据第49-51页
       ·"神经元复用"理论面临的问题第51-52页
   ·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第52-60页
     ·从SNARC效应的自动激活看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第53-55页
     ·从数字Stroop效应看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第55-56页
     ·从无意识加工看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第56-60页
3.问题提出与研究目标第60-64页
4.数量模块研究的实验假设第64-66页
5.数量模块研究的技术路线第66-68页
6.实验研究一——刺激模拟量的空间表征:面积和亮度的类SNARC效应第68-86页
 研究一导读第68页
   ·问题提出第68-70页
   ·实验一第70-76页
     ·被试第70页
     ·实验仪器与刺激第70-71页
     ·实验设计第71页
     ·实验程序第71-73页
     ·结果第73-75页
     ·讨论第75-76页
   ·实验二第76-80页
     ·被试第76页
     ·刺激与设备第76页
     ·实验设计第76-77页
     ·实验程序第77-78页
     ·结果与讨论第78-80页
   ·综合讨论第80-86页
     ·面积和亮度的类SNARC效应第80-81页
     ·空间表征的方向第81-82页
     ·面积比较和亮度比较的距离效应第82-83页
     ·面积比较任务中的Stroop效应第83-84页
     ·结论第84-86页
7.实验研究二——物理大小和面积的无意识空间表征第86-106页
 研究二导读第86页
   ·问题提出第86-89页
   ·实验一第89-95页
     ·被试第89页
     ·刺激和实验设备第89-90页
     ·实验设计第90-91页
     ·实验程序第91-92页
     ·启动刺激视觉可见性的评估第92-93页
     ·结果与讨论第93-95页
       ·SNARC效应第93页
       ·33毫秒启动时间的主效应第93-95页
     ·小结第95页
   ·实验二第95-100页
     ·刺激构成第95-96页
     ·被试第96页
     ·实验设计第96-97页
     ·启动刺激视觉可见性的评测第97页
     ·结果与分析第97页
     ·33毫秒启动水平的分析结果第97-98页
     ·43毫秒启动水平的分析结果第98-99页
     ·小结第99-100页
   ·综合讨论第100-104页
     ·刺激物理特性的类SNARC效应第100-101页
     ·物理刺激的无意识启动第101-103页
     ·物理刺激比较中的Stroop效应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6页
8.实验研究三——刺激个数的自动加工:来自类数字Stroop效应和类SNARC效应的证据第106-124页
 研究三导读第106页
   ·问题提出第106-110页
     ·实验一 数字个数与数字语义的类Stroop效应研究第110-117页
     ·被试第110页
     ·实验仪器与刺激第110-111页
     ·实验设计第111页
     ·实验程序第111-112页
     ·数据处理第112页
     ·结果第112-114页
     ·讨论第114-117页
   ·实验二 刺激个数的类SNARC效应研究第117-123页
     ·被试第117页
     ·实验仪器与刺激第117-118页
     ·实验设计第118页
     ·实验程序第118-119页
     ·数据处理第119页
     ·结果第119-120页
     ·讨论第120-123页
     ·结论第123-124页
9.实验研究四——5岁幼儿对数字和刺激面积的自动加工第124-138页
 研究四导读第124页
   ·问题提山第124-127页
   ·方法第127-130页
     ·被试第127-128页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128-129页
     ·实验设计第129-130页
     ·数据处理第130页
   ·结果第130-133页
     ·数字大小比较任务的分析结果第130-131页
     ·面积大小比较任务的分析结果第131-133页
   ·讨论第133-136页
   ·结沦第136-138页
10.实验研究五——5岁幼儿在数字个数比较中的类SNARC效应第138-148页
 研究五导读第138页
   ·问题提出第138-141页
   ·方法第141-143页
     ·被试第141页
     ·实验材料与程序第141-142页
     ·实验设计第142页
     ·数据处理第142-143页
   ·结果第143-144页
   ·讨论第144-146页
   ·结论第146-148页
11.总讨论第148-172页
   ·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研究假设的对照总结第148页
   ·数量模块的天赋性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第148-155页
     ·SNARC效应的内容效应第149-151页
     ·距离效应的内容效应第151-153页
     ·个数比较中的SNARC效应第153-155页
   ·数量模块的领域特殊性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第155-157页
   ·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第157-161页
     ·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首先体现在对数量信息加工的自动性上第158-159页
     ·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还体现在对数量信息加工的强制性上第159-160页
     ·数量模块的信息封闭性还体现在对数量信息加工的无意识性上第160-161页
   ·数量模块假设的内部加工机制第161-165页
   ·数量模块研究的创新价值第165-168页
     ·理论方面提出并证实了数量模块假设第165-166页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第166-167页
     ·研究对象的年龄得到扩展第167-168页
   ·数量模块研究的困惑与展望第168-172页
     ·研究的困惑与不足第168-170页
     ·研究的展望第170-172页
12.研究结论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90页
后记第190-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以上海市某老年护理院患者为例
下一篇:记忆源检测的特征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