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 | 第12-20页 |
一、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产生的背景 | 第12-14页 |
(一)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生 | 第12-13页 |
(二)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发轫于反倾销领域 | 第13-14页 |
二、非市场经济问题的发展 | 第14-16页 |
(一) 美国主导非市场经济规则的发展 | 第14-15页 |
(二)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歧视性规则 | 第15-16页 |
三、非市场经济问题的理论困境 | 第16-17页 |
四、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 | 第17-19页 |
(一) 中国加入WTO 之前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 第17-18页 |
(二) 中国加入WTO 后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 第18-19页 |
五、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中国在WTO 体制内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渊源 | 第20-27页 |
一、GATT 第6 条第1 款注解 | 第20-22页 |
(一) GATT 第6 条第1 款注解内容分析 | 第20-21页 |
(二) GATT 第6 条第1 款注解效力分析 | 第21页 |
(三) WTO《反倾销协定》与GATT 第6 条第1 款注解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二、《中国入世议定书》的相关条款 | 第22-24页 |
(一) 《中国入世议定书》的形成与效力 | 第22-23页 |
(二) 《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 条的规定 | 第23-24页 |
三、小结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美欧判定市场经济国家和企业的标准 | 第27-34页 |
一、美国判断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 | 第27-29页 |
(一) 美国《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的规定 | 第27-28页 |
(二) 美国已认定的市场经济国家 | 第28-29页 |
二、欧盟判断市场经济企业的标准 | 第29-31页 |
(一) 欧盟判断市场经济企业的五条标准 | 第29-30页 |
(二) 国有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 第30-31页 |
三、美欧判定市场经济地位标准的合法性分析 | 第31-32页 |
四、美国对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价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美欧在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 | 第34-42页 |
一、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规则 | 第34-38页 |
(一) 美欧应用替代国方法的具体规则 | 第34-36页 |
(二) 替代国的选择问题 | 第36-38页 |
二、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倾销幅度的一国一税规则 | 第38-42页 |
(一) 一国一税规则的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二) 美国在执行中的例外规则:单独税率 | 第39-40页 |
(三) 欧盟在执行中的例外规则:分别税率(个别待遇) | 第40-41页 |
(四) 对美欧一国一税及其例外规则的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最新发展与应对之策 | 第42-47页 |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新挑战-国外开启对华反补贴调查 | 第42-44页 |
(一) 非市场经济地位曾使中国免于美国反补贴调查 | 第42页 |
(二) 美加对中国产品开展“双反”调查 | 第42-43页 |
(三)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法律依据 | 第43-44页 |
二、对于中国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策略的建议 | 第44-47页 |
(一) 继续加强双边谈判,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 第44-45页 |
(二) 充分利用WTO 多边体制解决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 第45页 |
(三) 企业要积极应诉,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