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蚁群算法及其在QoS组播路由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课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第10-12页
     ·QOS 组播路由概述第10页
     ·蚁群算法简介第10-11页
     ·研究QOS 组播路由的意义第11-12页
   ·蚁群算法研究现状第12-13页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蚁群算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第15-29页
   ·蚁群算法的原理第15-17页
     ·蚂蚁的觅食策略第15页
     ·蚁群算法的原理第15-17页
   ·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第17-19页
     ·真实蚂蚁和人工蚂蚁的区别第17-18页
     ·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第18-19页
   ·蚁群算法的算法模型第19-26页
     ·蚁群系统第22-24页
     ·蚁群算法的实现步骤及流程图第24-25页
     ·蚁群算法的复杂度分析第25-26页
   ·蚁群算法的意义及应用第26-28页
     ·蚁群算法的意义第26页
     ·蚁群算法的应用第26-27页
     ·蚁群算法的优缺点分析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参数对蚁群算法性能的影响第29-44页
   ·信息素强度选择的研究第29-33页
     ·信息素强度的选择范围第29-30页
     ·信息素强度初始值的影响第30-33页
   ·蚁群算法的蚂蚁数目与节点关系的研究第33-35页
     ·蚂蚁数目的影响第33-34页
     ·蚂蚁初始化位置的影响第34-35页
   ·蚁群算法的启发因子与信息素挥发因子选择的研究第35-41页
     ·启发因子的影响第35-38页
     ·全局信息素挥发因子的影响第38-40页
     ·启发因子和信息素挥发因子组合的影响第40-41页
   ·蚁群算法的蚁群系统状态转移参数的研究第41-43页
   ·蚁群算法的参数最优组合原则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蚁群算法的自适应优化研究第44-51页
   ·全局最优系数第44-45页
   ·蚁群算法参数的自适应优化第45-47页
     ·信息素挥发系数优化第45-46页
     ·自适应的蚁群系统状态转移参数优化第46页
     ·全局最优系数的影响第46-47页
   ·基于自适应的蚁群算法描述第47-48页
   ·在TSP30、TSP50、TSP75 不同节点规模下验证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QoS 组播路由技术研究第51-63页
   ·QOS 组播路由技术特点第51-58页
     ·基本概念第51-52页
     ·组播路由树型结构第52-55页
     ·组播路由算法分析第55-56页
     ·组播路由协议第56-58页
   ·QOS 路由数学模型研究第58-60页
     ·QOS 路由参数的选择第58-59页
     ·QOS 路由的网络模型第59-60页
   ·QOS 组播路由的研究第60-62页
     ·QOS 组播路由技术面临的挑战第60-61页
     ·QOS 组播路由技术设计的目标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QoS 组播路由算法及其应用第63-71页
   ·QOS 组播路由数学模型第63-65页
     ·QOS 组播路由问题的描述第63-64页
     ·实现过程第64-65页
   ·QOS 组播路由算法第65-67页
     ·算法设计的说明第65页
     ·算法的描述第65-66页
     ·算法特点分析第66-67页
   ·仿真实验结果及比较分析第67-70页
     ·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第67-68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闪联协议研究和设计及其设备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改进
下一篇:RapidIO高速互联接口的设计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