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生成与规划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缘起第11-15页
     ·城市现象第11-12页
     ·河流沿岸城市空间的特殊性第12-14页
     ·感悟第14-15页
   ·关于城市肌理第15-19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概念的剖析第15-16页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16-1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城市肌理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第20-26页
   ·历史回顾第20-21页
   ·发展的脉络第21-24页
   ·城市肌理的研究薄弱空白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有机生长理论与城市空间肌理生成机制第26-34页
   ·城市有机体观点第26页
     ·有机秩序原则第26页
     ·相互协调原则第26页
   ·有机生长相关理论第26-28页
   ·城市空间肌理组成要素第28-31页
     ·河流及水网第28-29页
     ·路网第29页
     ·建筑实体结构第29-30页
     ·地块界线第30-31页
     ·其它要素第31页
   ·城市空间肌理生成过程与机制第31-33页
     ·城市肌理要素连接协调原则第31-32页
     ·要素的多样性与功能的互补性第32页
     ·城市肌理生成要减小无序性第32-33页
     ·城市肌理大尺度依赖小尺度第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肌理类型与图示第34-44页
   ·河流沿岸城市空间肌理实例分析第34-42页
     ·中世纪巴黎城市实例第34-35页
     ·阿姆斯特丹城市实例第35-36页
     ·巴塞罗那城市实例第36-37页
     ·唐代洛阳城市实例第37-38页
     ·上海城市实例第38-39页
     ·桂林城市实例第39-40页
     ·合肥城市实例第40-41页
     ·常州城市设计实例第41页
     ·台州城市设计实例第41-42页
   ·河流沿岸城市空间肌理类型第42-43页
     ·依水系的不同划分第42页
     ·依路网结构的不同划分第42-43页
     ·依地块功能的不同划分第43页
     ·依城市片区核心的不同划分第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河流两岸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协调方法与要素研究第44-51页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辩证关系第44-45页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对立关系第44-45页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统一关系第45页
   ·建立顺应河流的沿岸肌理第45-46页
     ·把握沿岸与腹地的肌理形态差异第45页
     ·建设适应河流的沿河路网第45-46页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协调方法第46-48页
     ·肌理继承第46-47页
     ·肌理交织第47页
     ·肌理更替第47-48页
     ·肌理联结第48页
   ·空间规划与空间肌理的协调要素第48-50页
     ·河流要素协调第48-49页
     ·尺度要素协调第49页
     ·路网要素协调第49-50页
     ·建筑要素协调第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上海苏州河历史地段保护与改造规划设计第51-63页
   ·项目前景第51页
   ·苏州河沿岸城市空间肌理生成分析第51-55页
     ·基地分析第51-54页
     ·滨水区城市肌理生成分析第54-55页
     ·苏州河沿岸城市空间肌理特征分析第55页
   ·城市空间肌理更新设计分析第55-62页
     ·操作流程与方法第55-57页
     ·肌理更新协调要素分析第57-60页
     ·肌理更新规划设计与成果第60-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6页
   ·分析与总结第63页
   ·发展趋势与展望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居住社区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