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利用人工启动子文库技术筛选低温敏感性启动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4页
 1.冷激反应和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第10-13页
   ·冷激反应第10-11页
   ·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第11-13页
 2.新型细菌低温表达系统第13-16页
   ·pCold质粒第13-15页
   ·pCold(SP)系统第15页
   ·pCold TF系统第15-16页
 3. 报告基因第16-18页
   ·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第16页
   ·β-半乳糖苷酶第16-17页
   ·荧光素酶第17页
   ·荧光蛋白家族第17页
   ·以抗生素kan基因为报告基因第17-18页
 4.人工启动子文库与构建技术第18-22页
   ·人工启动子文库第18页
   ·人工启动子文库的构建技术第18-22页
     ·基于PCR引物和间隔序列的随机化设计构建人工启动子文库第18-20页
     ·基于易错PCR构建人工启动子文库第20-21页
     ·比较分析人工启动子文库的构建技术第21-22页
 5.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2-23页
 6.本试验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低温敏感型启动子文库筛选方法的建立第24-34页
 1.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材料第24-25页
     ·菌株及质粒第24页
     ·培养基第24-25页
     ·酶及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方法第25-28页
     ·引物设计第25页
     ·基因的扩增第25-26页
     ·pColdⅢ-kan质粒的构建第26页
     ·pColdⅢ-EGFP质粒的构建第26-27页
     ·重组质粒pcoldⅢ-kan的平板诱导表达和平板抗性检测第27页
     ·重组质粒pcoldⅢ-EGFP的诱导表达和平板荧光检测第27-28页
     ·荧光强度定量检测第28页
 2.结果第28-32页
   ·重组质粒pColdⅢ-kan的鉴定第28-29页
   ·以kan为报告基因检验启动子的强度第29-30页
   ·重组质粒pColdⅢ-EGFP的鉴定第30-31页
   ·以EGFP为报告基因平板定性检验启动子的强度第31-32页
   ·以EGFP为报告基因定量检验启动子的表达强度第32页
 3.讨论第32-33页
 4.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细菌低温敏感性启动子文库的构建第34-42页
 1.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材料第34-35页
     ·菌株和质粒第34页
     ·培养基第34-35页
     ·酶及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页
   ·方法第35-37页
     ·细菌中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的特征分析和随机引物的设计第35页
     ·反向PCR第35页
     ·反向PCR产物的自身环化第35-36页
     ·人工启动子文库的建立第36页
     ·人工启动子文库的筛选第36-37页
 2.结果第37-41页
   ·细菌中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的特征分析和随机引物的设计第37-38页
   ·启动子文库的建立第38-39页
   ·低温敏感性启动子文库的初筛第39-40页
   ·启动子文库的复筛第40页
   ·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的序列第40-41页
 3.讨论第41页
 4.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人工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的特征分析第42-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6页
   ·材料第42-43页
     ·菌株和质粒第42页
     ·培养基第42页
     ·酶及试剂第42-43页
     ·主要仪器第43页
   ·方法第43-46页
     ·启动子的冷激诱导表达第43页
     ·荧光强度强度的定量测定第43-44页
     ·pCSPL-129-D15、pCSPL-3-D15和pColdⅢ-D15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4页
     ·pCSPL-129-D15、pCSPL-3-D15和pColdⅢ-D15阳性克隆的鉴定第44页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44-45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5-46页
     ·质粒pCSPL-129-D15,pCSPL-3-D15和pColdⅢ-D15的表达效果检测第46页
 2.结果第46-53页
   ·人工低温敏感性启动子的特征分析第46-48页
   ·启动子的最佳诱导温度第48-49页
   ·启动子的持续表达时间第49页
   ·15℃时启动子的最佳诱导菌龄第49-50页
   ·重组质粒pCSPL-129-D15,pCSPL-3-D15和pColdⅢ-D15的鉴定第50-51页
   ·P_(129)、P_3、P_(CspA)和T7启动子表达D15基因蛋白第51-53页
 3.讨论第53-54页
 4.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第55-56页
 1.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第55页
   ·建立筛选方法第55页
   ·通过人工启动子文库技术第55页
   ·对强启动子P129和弱启动子P3进行了定性分析第55页
   ·利用D15基因对启动子P_(129)和弱P_3的启动子的特征检验第55页
 2.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下一篇:颗粒裂解肽抗菌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