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财产及其法律保护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言 | 第8-11页 |
| 第一章人格财产的源起 | 第11-17页 |
| 一、传统民法中财产与人格二元权利体系 | 第11页 |
| 二、现代社会人格与财产的融合 | 第11-12页 |
| 三、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回应 | 第12-17页 |
| (一) 人格财产概念的提出 | 第12-14页 |
| (二) 实践回应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人格财产的判断标准及法律衡量 | 第17-22页 |
| 一、人格财产中具有人格利益的标准 | 第17-20页 |
| (一) 财产的目的用途 | 第17-18页 |
| (二) 财产的来源 | 第18页 |
| (三) 财产的不可消耗性 | 第18页 |
| (四) 财产的不可替代性 | 第18-19页 |
| (五) 财产权利人的痛苦程度 | 第19页 |
| (六) 社会的合理期待 | 第19-20页 |
| 二、人格财产法律衡量 | 第20-22页 |
| (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第20页 |
| (二) 主观正义与客观正义的博弈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人格财产的种类 | 第22-29页 |
| 一、个体人格财产 | 第22-25页 |
| (一) 蕴含特定人情感的财产 | 第22页 |
| (二)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财产 | 第22-23页 |
| (三) 与人的身体相联系的人格财产 | 第23-25页 |
| 二、团体人格财产 | 第25-29页 |
| (一) 判定标准 | 第25-27页 |
| (二) 团体人格财产分类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人格财产法律保护机制 | 第29-38页 |
| 一、人格财产保护的财产法路径 | 第29-33页 |
| (一) 人格财产法律保护的困境 | 第31-32页 |
| (二) 解决困境的基本路径 | 第32-33页 |
| 二、人格财产保护的侵权责任法路径 | 第33-38页 |
| (一) 规则设置 | 第34-36页 |
| (二) 规则应用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