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林冠层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林冠截留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树干茎流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林冠截留模型研究 | 第17-19页 |
·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林冠层截留过程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收集 | 第28-37页 |
·祁连山自然概况及水源涵养林现状 | 第28-30页 |
·祁连山自然概况 | 第28-29页 |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现状 | 第29-30页 |
·试验流域基本概况 | 第30-33页 |
·排露沟流域基本概况 | 第31-32页 |
·旺腰沟流域基本概况 | 第32-33页 |
·试验布置及数据收集 | 第33-35页 |
·青海云杉林林内穿透雨测定 | 第33页 |
·青海云杉树干茎流观测 | 第33-34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计算 | 第34页 |
·青海云杉林冠吸附截留能力实验 | 第34页 |
·青海云杉植被特征调查及冠层结构特征参数测定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3章 青海云杉冠层吸附截留能力研究 | 第37-49页 |
·青海云杉叶、枝、树干吸附截留量测定 | 第37-39页 |
·青海云杉针叶吸附截留量测定 | 第37-38页 |
·青海云杉枝吸附截留量测定 | 第38页 |
·青海云杉树干吸附截留量测定 | 第38-39页 |
·林冠吸附截留能力推算 | 第39-40页 |
·青海云杉叶、枝、树干吸附截留能力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青海云杉针叶吸附截留能力 | 第40-41页 |
·青海云杉枝吸附截留能力 | 第41-43页 |
·青海云杉树干吸附截留能力 | 第43-45页 |
·青海云杉样地林冠吸附能力 | 第45-46页 |
·青海云杉样地林冠吸附能力与林分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4章 旺腰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63页 |
·样地布设 | 第49-50页 |
·观测期间降雨特征及林冠截留统计分析 | 第50-55页 |
·观测期间降雨特征 | 第50-52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初步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月变化 | 第53-54页 |
·青海云杉穿透雨与降雨量的关系 | 第54-55页 |
·青海云杉树干茎流量 | 第55页 |
·青海云杉林降水截留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55-60页 |
·青海云杉林冠穿透雨变异系数分析 | 第55-57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57-58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负值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降雨特征与青海云杉林冠截留关系 | 第60页 |
·林冠截留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5章 旺腰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冠截留模拟 | 第63-72页 |
·Gash模型原理 | 第63-66页 |
·模型参数获取 | 第66-67页 |
·Gash模型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观测期间总截留量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次降雨截留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累积截留量分析 | 第69页 |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6章 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空间分布模拟 | 第72-82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模型的建立 | 第72-75页 |
·截留观测及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 | 第72-73页 |
·截留模型 | 第73-75页 |
·截留模型参数的空间化 | 第75-78页 |
·排露沟流域降水的空间化 | 第75-76页 |
·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 | 第76-78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空间分布模拟 | 第78-79页 |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量及截留率随海拔变化规律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2-88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讨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在读期间简介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