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银行业务变迁研究(1937-1945)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导论 | 第9-17页 |
| (一) 学术综述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二) 概念界定及资料来源 | 第13-15页 |
| (三) 研究框架与重点难点 | 第15-17页 |
| 一、战前的川盐银行及其业务特色 | 第17-27页 |
| (一) 川盐银行的创立与发展 | 第17-19页 |
| (二) 川盐银行的制度建设 | 第19-23页 |
| (三) 战前川盐银行的业务特色 | 第23-27页 |
| 二、刘航琛与战时川盐银行的业务转型 | 第27-56页 |
| (一) 刘航琛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 | 第27-29页 |
| (二) 战时川盐银行的制度变革 | 第29-33页 |
| (三) 战时川盐银行业务变迁的特点 | 第33-56页 |
| 三、战时川盐银行业务变迁的原因 | 第56-79页 |
| (一) 盐保市场的巨大损失 | 第56-58页 |
| (二)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58-62页 |
| (三) 物价上涨的极大影响 | 第62-71页 |
| (四) 国民政府的金融管制 | 第71-79页 |
| 四、战时川盐银行业务变迁的启示 | 第79-95页 |
| (一) 政府管制金融的积极意义 | 第79-87页 |
| (二) 政府管制金融的缺陷及启示 | 第87-95页 |
| 结论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发表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