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在人际沟通场中口语表达生成原理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历程及课程设置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主持人口语表达的学理基础 | 第13-26页 |
·口语表达与沟通(传播)场的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口语表达”的含义 | 第13页 |
·口语概念的偏误认知 | 第13-14页 |
·汉语口语释义 | 第14-15页 |
·“即兴口语”——节目主持人的语用展现 | 第15-16页 |
·“沟通场”的概念设定 | 第16页 |
·多元视角:主持人口语表达的学理分析 | 第16-26页 |
·传播学视野下的口语表达 | 第16-18页 |
·“口语表达“的审美心理学 | 第18-19页 |
·口语表达与思维学 | 第19-21页 |
·口语表达与逻辑学 | 第21-23页 |
·口语表达与人类表演学 | 第23-24页 |
·口语表达与公共关系学 | 第24-26页 |
3 影响主持人在沟通场中“口语表达”生成的因素 | 第26-30页 |
·心理障碍 | 第26-28页 |
·胆怯 | 第26-27页 |
·自卑 | 第27页 |
·自傲 | 第27-28页 |
·文化内涵的缺失 | 第28页 |
·语境的脱离 | 第28-30页 |
4 主持人在沟通场中“口语表达”生成的培养及训练 | 第30-45页 |
·心理素质的培养 | 第30-31页 |
·自信 | 第30页 |
·自尊 | 第30-31页 |
·真诚 | 第31页 |
·文学内涵的积淀 | 第31-32页 |
·字典的灵活运用 | 第31-32页 |
·古诗词的积累 | 第32页 |
·思维训练 | 第32-37页 |
·发散思维训练 | 第32-33页 |
·纵深思维训练 | 第33-34页 |
·逆向思维训练 | 第34-36页 |
·类比思维训练 | 第36-37页 |
·倾听能力训练 | 第37-38页 |
·复述能力训练 | 第38-44页 |
·重复型复述 | 第38-41页 |
·创造型复述 | 第41-44页 |
·应变能力训练 | 第44-45页 |
5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