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效应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传统股利分配政策 | 第11-13页 |
·平滑理论 | 第11-12页 |
·“一鸟在手”理论 | 第12页 |
·MM 股利无关论 | 第12页 |
·税收理论 | 第12-13页 |
·现代股利分配政策 | 第13-15页 |
·追随者效应学派 | 第13-14页 |
·代理成本假说 | 第14页 |
·股利信号传递假说 | 第14-15页 |
·行为股利学派 | 第15-16页 |
·理性预期理论 | 第15-16页 |
·股利迎合理论 | 第16页 |
·自我控制理论 | 第16页 |
·心理账户理论 | 第16页 |
·对送转股的研究 | 第16-19页 |
·信号传递假说 | 第16-17页 |
·流动性假说 | 第17页 |
·合适交易区间假说 | 第17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高送转现象 | 第19-25页 |
·股利政策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股利政策的概念 | 第19页 |
·股利支付形式 | 第19-20页 |
·股利政策类型 | 第20-21页 |
·送转股的特征 | 第21-23页 |
·送转股的定义 | 第21页 |
·送、转股的异同点 | 第21-22页 |
·国内外送转股的区别 | 第22-23页 |
·我国送转股状况 | 第23-25页 |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我国上市公司送转股的现状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高送转实证分析 | 第25-39页 |
·样本选择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实证研究 | 第27-36页 |
·预案公告日市场反应 | 第27-32页 |
·除权除息日市场反应 | 第32-36页 |
·高送转股利政策现象的行为学解释 | 第36-39页 |
·羊群效应 | 第36页 |
·价格幻觉假说 | 第36页 |
·股利迎合理论 | 第36-37页 |
·时间偏好 | 第37页 |
·非理性偏好 | 第37-38页 |
·心理账户理论 | 第38页 |
·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高送转效应影响效应分析 | 第39-42页 |
·高送转股利政策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选取影响因素 | 第39页 |
·实证分析 | 第39-41页 |
·实证分析总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2页 |
·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对监管层的启示和建议 | 第43-44页 |
·对上市公司的启示 | 第44页 |
·对投资者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