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临床研究 | 第26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6-27页 |
1、不孕症诊断标准 | 第26页 |
2、原因不明性不孕症诊断标准 | 第26页 |
3、免疫性不孕症诊断标准 | 第26页 |
4、中医辨证及评分标准 | 第26页 |
5、中医证侯评分标准 | 第26-27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7-28页 |
1、纳入病例标准 | 第27-28页 |
2、排除病例标准 | 第28页 |
3、终止、剔除标准 | 第28页 |
(四) 一般资料 | 第28页 |
(五) 检测方法 | 第28页 |
(六) 免疫性不孕症患者一般资料 | 第28-30页 |
(七) 治疗方法 | 第30页 |
(八) 观察指标 | 第30-31页 |
1、症状改善情况 | 第30页 |
2、每一疗程结束后复查相应的血清和/或宫颈粘液 AsAb | 第30-31页 |
3、妊娠情况 | 第31页 |
4、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 第31页 |
(九) 疗效标准 | 第31页 |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31页 |
2、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第31页 |
(十) 统计学处理 | 第31页 |
二、结果 | 第31-34页 |
(一) 两组患者血清 AsAb 转阴情况及复发率比较 | 第31-32页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情况比较 | 第32页 |
(三) 两组总疗效比较 | 第32-33页 |
(四)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1、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第33页 |
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五) 安全性观察 | 第34页 |
三、讨论 | 第34-43页 |
(一) 祖国医学对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所致不孕的认识 | 第34-35页 |
1、古代文献记载 | 第34页 |
2、免疫性不孕病机与肾密切相关 | 第34-35页 |
(二) 现代医学对 AsAb 的认识 | 第35-36页 |
1.A sAb 产生的机制 | 第35-36页 |
2.A sAb 导致不孕的机制 | 第36页 |
3.A sAb 检测的重要价值 | 第36页 |
(三) 本课题的立题思路 | 第36-38页 |
(四) 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 第38-40页 |
(五) 消抗灵Ⅰ号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机理探讨 | 第40-43页 |
1、结果分析 | 第40页 |
2、机理探讨 | 第40-43页 |
①消抗灵Ⅰ号使血清中抗体转阴分析 | 第40-41页 |
②消抗灵Ⅰ号提高妊娠率分析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