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

水中絮体破碎/聚集形态演变及分形仿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课题背景第10-11页
   ·混凝研究发展概况第11-15页
     ·混凝基础理论第11-12页
     ·絮凝形态学第12-13页
     ·分形理论第13-14页
     ·絮体结构模型的发展第14-15页
   ·絮体再絮凝及仿真模拟研究现状第15-18页
     ·絮体再絮凝研究现状第15-17页
     ·仿真模拟研究现状第17-18页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8-19页
     ·研究意义第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课题来源第18-19页
第2章 试验仪器及检测方法第19-30页
   ·试验仪器及技术参数第19-22页
     ·试验仪器第19页
     ·试验仪器技术参数第19-21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试验中应用的检测技术第22-24页
     ·在线浊度检测技术第22-23页
     ·絮体原位识别技术第23-24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24-29页
     ·试验设计第24-25页
     ·絮凝剂合理投加量的确定第25-26页
     ·慢搅速度梯度优化第26页
     ·絮体形态特征参数求取第26-28页
     ·絮体平均粒径的计算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再絮凝过程絮体形态演变特征研究第30-57页
   ·投药量对絮体形态及沉降性能的影响第30-37页
     ·投药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投药量对絮体形态变化的影响第31-36页
     ·投药量对絮体沉降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絮凝条件对絮体形态及沉降性能的影响第37-46页
     ·絮凝强度的影响第37-42页
     ·絮凝时间的影响第42-46页
   ·再絮凝条件对絮体形态及沉降性能的影响第46-55页
     ·再絮凝强度的影响第47-52页
     ·再絮凝时间的影响第52-55页
   ·本章小节第55-57页
第4章 絮体分形仿真模拟研究第57-79页
   ·仿真模型的选择第57-59页
     ·DLA模型及算法第57-58页
     ·DLA模型的屏蔽效应第58-59页
   ·虚拟絮体分形结构表征第59-64页
     ·分形维数第59-60页
     ·空隙率及数密度第60-61页
     ·仿真实施细节第61-64页
   ·絮体仿真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4-78页
     ·总凝聚粒子数对絮体分形特征的影响第64-68页
     ·粒子运动路径对絮体分形特征的影响第68-74页
     ·粘结方式对絮体分形特征的影响第74-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仿真结果方差分析及絮体形态表征研究第79-95页
   ·仿真结果方差分析第79-91页
     ·单因素方差分析第79-83页
     ·双因素方差分析第83-91页
   ·虚拟絮体的形态表征第91-94页
     ·絮体形态对比第91-92页
     ·絮体结构重组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ZnS-CdIn2S4固溶体光催化剂制备及制氢性能研究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