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王重民生平、著述及《中国善本书提要》的成书 | 第9-11页 |
| ·《中国善本书提要》简介 | 第11-13页 |
| ·《中国善本书提要》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对作者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对《中国善本书提要》的研究 | 第14-19页 |
| 第2章 《中国善本书提要》的版本学成就 | 第19-36页 |
| ·鉴定版本的方法 | 第19-28页 |
| ·据序跋鉴定版本 | 第19-20页 |
| ·据牌记鉴定版本 | 第20-21页 |
| ·据避讳鉴定版本 | 第21-22页 |
| ·据刻工鉴定版本 | 第22-23页 |
| ·据行款鉴定版本 | 第23-24页 |
| ·据书内题名鉴定版本 | 第24-25页 |
| ·据名物制度鉴定版本 | 第25-26页 |
| ·据前人研究成果鉴定版本 | 第26-28页 |
| ·考订版本的源流 | 第28-33页 |
| ·考订版本发展的源流 | 第28-32页 |
| ·考订一书版本的源流 | 第32-33页 |
| ·据《中国善本书提要》看王重民的善本观 | 第33-36页 |
| ·注重明本 | 第33-34页 |
| ·注重图书的学术资料价值 | 第34-36页 |
| 第3章 《中国善本书提要》对校勘的应用及辨伪的方法 | 第36-44页 |
| ·《中国善本书提要》对校勘的应用 | 第36-41页 |
| ·通过校勘鉴定版本 | 第36-37页 |
| ·通过校勘考订一书版本源流 | 第37页 |
| ·通过校勘辨别版本优劣 | 第37-39页 |
| ·通过校勘证原刻本之可贵 | 第39-40页 |
| ·通过校勘归纳致误的原因 | 第40-41页 |
| ·《中国善本书提要》辨伪的方法 | 第41-44页 |
| ·据史实辨伪 | 第41-42页 |
| ·据前人研究成果辨伪 | 第42页 |
| ·据被依托人与目录著录辨伪 | 第42页 |
| ·据庙号与目录记载辨伪 | 第42-44页 |
| 第4章 《中国善本书提要》的四库学成就 | 第44-52页 |
| ·订补辨证《四库全书总目》 | 第44-49页 |
| ·订《总目》之误 | 第44-46页 |
| ·补《总目》之缺 | 第46-47页 |
| ·辨《总目》之失 | 第47-49页 |
| ·探究《四库全书》的底本 | 第49-52页 |
| ·鉴定《四库全书》的底本 | 第49-50页 |
| ·据经眼本考证《四库全书》底本的版本 | 第50页 |
| ·据《四库全书》底本探讨四库馆校书程式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