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网络城市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4-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宏观层面的"全球城市"研究 | 第14-15页 |
·中微观层面的"城市网络"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对"全球城市"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中微观层面的城市网络研究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网络城市的基本内涵 | 第20页 |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网络城市空间的复杂性(客观存在) | 第21-28页 |
·网络本身具有复杂性 | 第21-23页 |
·小世界现象(small-world phenomenon) | 第22页 |
·无标度(Scale-Free)网络 | 第22-23页 |
·复杂网络的普遍特征 | 第23页 |
·空间的维度及其复杂性表现 | 第23-25页 |
·实体空间的复杂性 | 第23-24页 |
·相空间的复杂性 | 第24页 |
·序空间的复杂性 | 第24-25页 |
·空间的自组织——空间复杂性的形成机制 | 第25-27页 |
·自组织的概念 | 第25页 |
·空间自组织的判定 | 第25-26页 |
·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 | 第26-27页 |
·空间复杂性的启示 | 第27-28页 |
·规划"蓝图时代"的彻底失败 | 第27页 |
·"自下而上"的空间发展机制 | 第27页 |
·新的范式转变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网络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发展动力) | 第28-38页 |
·从密斯到卡斯特:空间思维范式的转变 | 第28-29页 |
·空间流动性的动力机制 | 第29-32页 |
·网络的外部性:空间联系复杂化 | 第29-31页 |
·网络的选择性:空间等级结构分化 | 第31-32页 |
·网络的柔性:空间边界模糊化 | 第32页 |
·信息化引起城市空间扩展 | 第32-36页 |
·信息技术与城市的互动 | 第32-33页 |
·城市空间的集聚化 | 第33-34页 |
·城市空间的扩散化 | 第34-35页 |
·城市空间的网络化 | 第35-36页 |
·从地方空间到流动空间——对场所的关注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城市网络构建 | 第38-54页 |
·网络构建的基本依据 | 第38-39页 |
·连接的不规则性 | 第38页 |
·最低连接数量 | 第38-39页 |
·城市网络的构建要素 | 第39-41页 |
·节点(nodes) | 第39-40页 |
·联系(connections) | 第40页 |
·层次(hierarchy) | 第40-41页 |
·关于节点的几个问题 | 第41-43页 |
·节点的尺度 | 第41-42页 |
·节点的特性 | 第42-43页 |
·节点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 第43页 |
·联系的构建 | 第43-47页 |
·人类活动创造联系 | 第44页 |
·联系路径的多重与不规则 | 第44-45页 |
·联系的维护 | 第45-47页 |
·层次的塑造 | 第47-48页 |
·城市空间网络的生长 | 第48-51页 |
·城市空间网络的内部生长 | 第49-50页 |
·城市空间网络的外部拓展 | 第50-51页 |
·城市网络理论的应用——步行网络为例 | 第51-53页 |
·人的尺度与分段连接 | 第51-52页 |
·步行路径与边界 | 第52页 |
·优先创造步行路径 | 第52-53页 |
·商业零售区的步行联系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网络化的当代城市 | 第54-66页 |
·城市的非网络特征 | 第54-55页 |
·当代城市的场所 | 第55-58页 |
·场所的类型 | 第55-56页 |
·场所的特性 | 第56页 |
·场所的商品化 | 第56-57页 |
·城市的场所意义 | 第57-58页 |
·当代城市空间的趋势 | 第58-60页 |
·从街道网络谈起 | 第58页 |
·郊区化与专业化 | 第58-59页 |
·多中心、扁平化的空间结构 | 第59-60页 |
·新的城市空间与场所构架 | 第60-62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60-61页 |
·高效的城市管治 | 第61页 |
·紧凑的网络化形态 | 第61页 |
·城市的文化与想象力 | 第61-62页 |
·长株潭大城市的案例 | 第62-66页 |
·长株潭大城市的概念及其范围设定 | 第62页 |
·一个初步的构架——紧凑网络形态 | 第62-63页 |
·城市网络的外部拓展 | 第63-6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6-69页 |
·基本结论 | 第66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6-67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一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