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二元酐和二元胺反应合成聚酰亚胺 | 第11-12页 |
·四元酸的二酯和二元胺反应合成聚酰亚胺 | 第12页 |
·二元酐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聚酰亚胺 | 第12-13页 |
·聚异酰亚胺直接转化为聚酰亚胺 | 第13页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13页 |
·光敏聚酰亚胺的分类 | 第13-14页 |
·负性光敏聚酰亚胺 | 第14-17页 |
·酯型 | 第14-15页 |
·离子型 | 第15-16页 |
·结构型 | 第16-17页 |
·自增感型 | 第17页 |
·正性光敏聚酰亚胺 | 第17-19页 |
·邻硝基苄酯型 | 第18页 |
·DNQ型 | 第18-19页 |
·聚异酰亚胺型 | 第19页 |
·化学增幅型光敏聚酰亚胺 | 第19-21页 |
·涂层的紫外光固化反应 | 第21-24页 |
·光化学基础 | 第21-22页 |
·紫外光固化机理 | 第22-24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活性二元胺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6-35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主要原料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单体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DHTM)的合成 | 第28页 |
·分析测试 | 第28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8页 |
·核磁共振测试 | 第28页 |
·扫描差示量热分析(DSC)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单体DHTM的合成 | 第28-30页 |
·单体DHTM的熔点测定 | 第30-31页 |
·反应条件对单体DHTM产率的影响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35-51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主要原材料 | 第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含羟基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37-38页 |
·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38页 |
·分析测试 | 第38-40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8页 |
·核磁共振测试 | 第38-39页 |
·分子量测试 | 第39页 |
·聚合物碘值的测定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化学反应原理 | 第40-41页 |
·产物的化学结构分析 | 第41-45页 |
·产物的分子量分析 | 第45-46页 |
·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6-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负性光敏聚酰亚胺树脂及其涂层性能研究 | 第51-62页 |
·引言 | 第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主要原材料 | 第51-52页 |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光敏聚酰亚胺涂层的紫外光固化实验 | 第52-53页 |
·分析测试 | 第53-54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53页 |
·扫描差示量热分析(DSC) | 第53页 |
·紫外光谱分析(UV-Vis) | 第53页 |
·光敏聚酰亚胺涂层的光敏性测定 | 第53-54页 |
·光敏聚酰亚胺涂膜硬度的测定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溶解性能 | 第54-55页 |
·热稳定性能 | 第55-57页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第57-58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光敏聚酰亚胺涂层的光敏性能研究 | 第59-60页 |
·光敏聚酰亚胺涂膜硬度研究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