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文献研读法 | 第11页 |
·归纳分析法 | 第11-12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现场调研法 | 第12页 |
·问卷调查分析法 | 第12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城市公园 | 第14-15页 |
·郊野公园 | 第15页 |
·城市公园体系 | 第15-16页 |
·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6页 |
·城市休闲游憩理论 | 第16-17页 |
·风景园林学理论 | 第17-18页 |
·国内外城市公园体系发展概述 | 第18-22页 |
·国外城市公园体系的发展 | 第18-20页 |
·国内城市公园体系的发展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武汉市城市公园发展历史 | 第22-24页 |
3 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现状 | 第24-50页 |
·武汉市城市绿地 | 第24-28页 |
·城市绿地分类 | 第24-26页 |
·公园绿地与城市绿地 | 第26页 |
·公园绿地基本状况 | 第26-28页 |
·公园类型性质分析 | 第28-31页 |
·公园绿地分类 | 第28-30页 |
·城市公园类型体系 | 第30-31页 |
·公园分布格局分析 | 第31-41页 |
·基本分布状况 | 第31-32页 |
·各行政区公园建设比较 | 第32-35页 |
·景观格局分析 | 第35-37页 |
·景观多样性 | 第36页 |
·景观破碎度 | 第36-37页 |
·景观分离度 | 第37页 |
·景观分维数 | 第37页 |
·空间聚类分析 | 第37-41页 |
·公园建设管理分析 | 第41-45页 |
·公园景观建设 | 第41-44页 |
·植物景观建设 | 第41-43页 |
·水体景观建设 | 第43-44页 |
·公园设施建设 | 第44-45页 |
·公园管理状况 | 第45页 |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5-48页 |
·调查对象 | 第45-46页 |
·调查结果 | 第46-48页 |
·居民游憩活动的选择 | 第46页 |
·居民对公园的选择 | 第46-47页 |
·居民对公园的评价 | 第47-48页 |
·武汉市城市公园现存问题小结 | 第48-50页 |
·公园绿地类型、数量较少 | 第48页 |
·公园分布格局不合理 | 第48-49页 |
·城市公园体系不完善 | 第49页 |
·公园建设不利于功能效益的发挥 | 第49页 |
·公园管理不合理 | 第49-50页 |
4 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优化 | 第50-78页 |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 第50-53页 |
·最大的特色——山水格局 | 第50-51页 |
·城市扩张对绿色开放空间的蚕食 | 第51-52页 |
·公园体系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保护作用 | 第52-53页 |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 第53-55页 |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 第53-54页 |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 第54页 |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 第54-55页 |
·公园绿地规划 | 第55页 |
·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优化原则 | 第55-5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55-56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56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56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56页 |
·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优化策略 | 第56-78页 |
·郊区新型绿地的纳入 | 第56-58页 |
·城市公园类型体系优化 | 第58-59页 |
·城市公园布局体系优化 | 第59-75页 |
·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总体布局 | 第59-62页 |
·城郊公园体系优化策略 | 第62-67页 |
·城区公园体系优化策略 | 第67-75页 |
·公园建设管理体系优化 | 第75-7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8-80页 |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附录一:公园绿地分类表 | 第85-87页 |
附录二:武汉市城市公园调查问卷表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