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2页
   ·研究问题及意义第11-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研究背景第14-18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8-21页
     ·区域第18-19页
     ·区域发展战略第19-21页
     ·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与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第21页
   ·文献综述第21-28页
     ·研究概况第21-27页
     ·总体评述第27-28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第28-32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8页
     ·研究的主要框架第28-29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2页
第2章 中国区域结构格局第32-42页
   ·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第32-34页
     ·疆域环境的丰富性第32-33页
     ·地域经济的自足性第33-34页
     ·区域生态的脆弱性第34页
   ·中国区域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第34-36页
     ·中国区域文化的分布第34-35页
     ·文化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35-36页
   ·中国区域结构的历史变迁第36-42页
     ·中国古代区域结构的演变第36-37页
     ·近代中国区域结构的变动第37-42页
第3章 以改变生产力布局为重点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1949-1978)第42-91页
   ·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第42-46页
     ·历史遗留条件的客观诉求第42-44页
     ·国防安全与地缘政治因素第44-46页
   ·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第46-5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第46-50页
     ·前苏联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50-55页
   ·建国初期党的"重点建设内地"区域战略思想第55-61页
     ·"平衡沿海与内地"的工业布局论第55-57页
     ·"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的生产力布局原则论第57-58页
     ·"注重战略防御"的地缘安全论第58-59页
     ·"重点建设内地"战略思想的实施效果评价第59-61页
   ·"八大"前后"注重沿海与内地配合"的区域战略思想第61-73页
     ·"八大"前后党的区域战略思想调整的历史背景第61-62页
     ·《论十大关系》对适合中国国情区域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第62-71页
     ·"八大"前后党的区域战略思想调整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第71-73页
   ·"大跃进"时期建立地方工业体系的区域战略思想第73-80页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的必要性探究第73-76页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76-79页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战略思想的历史局限第79-80页
   ·六十年代后的"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第80-91页
     ·"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的提出背景第80-83页
     ·"三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83-87页
     ·"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的实施效果第87-90页
     ·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反思第90-91页
第4章 以效率优先为指向的"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1978—2002)第91-145页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91-95页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新变化第91-92页
     ·周边国家快速崛起所带来的发展压力第92-93页
     ·自身区域建设经验教训的理论反思第93-94页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的引入第94-95页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第95-97页
     ·孕育时期第95页
     ·发展时期第95-96页
     ·完善时期第96-97页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第97-104页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97-103页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基本特点第103-104页
   ·"第一个大局"——"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思想第104-125页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启动因素第104-108页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主要内容第108-116页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理论创新第116-121页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实施效应第121-125页
   ·"第二个大局"——"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思想第125-145页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启动因素第125-127页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基本内涵第127-128页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主要内容第128-137页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重点措施第137-142页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实施效果第142-145页
第5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2002年——至今)第145-192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第145-148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第145-146页
     ·区域经济的理论创新拓展了发展新视野第146-148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现实基础第148-153页
     ·区域发展差距呈继续拉大趋势第148-150页
     ·不同类型的区域问题开始集中出现第150-151页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增加了地方与中央博弈的压力第151-152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区域协调方式提出新要求第152页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第152-153页
   ·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过程第153-156页
     ·孕育时期第153-154页
     ·发展时期第154-155页
     ·成熟时期第155-156页
   ·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点第156-161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第156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第156-161页
   ·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61-186页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第162-168页
     ·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第168-173页
     ·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第173-179页
     ·促进"老、少、边、穷"特殊区域发展的思想第179-183页
     ·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第183-186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实践效应第186-192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对"十一五"中国区域建设的推动作用第186-189页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方略第189-192页
第6章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历史启示第192-218页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第192-204页
     ·战略内容上,具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192-199页
     ·战略选择上,具有历史合理性与时代局限性的统一第199-201页
     ·战略推进上,具有包容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第201-204页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启示第204-218页
     ·发挥集权与分权的最大效能,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第204-208页
     ·寻求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第208-210页
     ·坚持集中谋划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第210-214页
     ·实现单一目标向综合目标的转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趋势第214-218页
结语第218-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29页
致谢第229-231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231-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
下一篇: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以成渝、云贵、泛西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