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改街道”背景下的基层民主实践研究--以余杭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为例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导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 第14-2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1.1 关于我国“镇改街道”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2 我国乡镇人大制度功能研究 | 第15-17页 |
2.1.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2.1 代议制民主与协商民主 | 第17-21页 |
2.2.2 有关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 分析框架 | 第22-25页 |
3 案例:杭州市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 | 第25-34页 |
3.1 杭州市余杭区开展基层民主实践的背景 | 第25-26页 |
3.1.1 余杭区2011年的行政区划改革 | 第25页 |
3.1.2 行政区划改革之后的基层民主困境 | 第25-26页 |
3.2 杭州市余杭区基层民主实践 | 第26-30页 |
3.2.1 余杭区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启动过程 | 第26-27页 |
3.2.2 街道民主协商会议制度的内容 | 第27-30页 |
3.3 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取得的效果 | 第30-32页 |
3.4 余杭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的深化发展 | 第32-34页 |
4 杭州市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的深入分析 | 第34-43页 |
4.1 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发挥的功能 | 第34-38页 |
4.1.1 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 第34-35页 |
4.1.2 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 第35-36页 |
4.1.3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 第36页 |
4.1.4 提高政府的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 第36-37页 |
4.1.5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 第37-38页 |
4.2 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的核心要素 | 第38-40页 |
4.2.1 坚持党的领导 | 第38页 |
4.2.2 以问题为导向 | 第38-39页 |
4.2.3 注重拓宽民主参与范围 | 第39页 |
4.2.4 重视协商议事的程序与事后的监督 | 第39-40页 |
4.3 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发挥作用的限度 | 第40-43页 |
4.3.1 议事代表的代表性不足 | 第40-41页 |
4.3.2 缺乏稳定与长效的保障机制 | 第41页 |
4.3.3 街道协商议事会议频次过低 | 第41页 |
4.3.4 上下级缺乏有效的衔接与互动 | 第41页 |
4.3.5 协商议事会议程设置内容存在局限性 | 第41-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51页 |
5.1 主要研究发现 | 第43-45页 |
5.2 本研究带来的启发 | 第45-50页 |
5.2.1 协商民主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功能拓展 | 第45-46页 |
5.2.2 余杭经验的可复制性 | 第46-47页 |
5.2.3 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 第47-50页 |
5.4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