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1.1 精神病前驱期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精神病前驱期人群的症状特点 | 第11页 |
1.1.2 精神病前驱期人群的生物学研究 | 第11-12页 |
1.2 眼动检查概述 | 第12-15页 |
1.2.1 注视点稳定性任务 | 第13-14页 |
1.2.2 平滑追随任务 | 第14页 |
1.2.3 朝向/反向眼跳任务 | 第14-15页 |
1.3 不同机制介导的前驱期人群的眼动受损 | 第15-16页 |
1.3.1 认知功能介导的眼动受损 | 第15页 |
1.3.2 感觉运动转换功能介导的眼动受损 | 第15-16页 |
1.4 研究设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3 实验范式 | 第19-21页 |
2.3.1 注视点稳定性任务 | 第19-20页 |
2.3.2 平滑追随任务 | 第20页 |
2.3.3 朝向眼跳及反向眼跳任务 | 第20-21页 |
2.4 评估和测试工具 | 第21-22页 |
2.4.1 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和前驱期综合征量表(SOPS) | 第21-22页 |
2.4.2 认知功能成套测定(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 | 第22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4-40页 |
3.1 随访情况 | 第24页 |
3.2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 第24-27页 |
3.3 眼动表现 | 第27-33页 |
3.3.1 注视点稳定性任务 | 第27-30页 |
3.3.2 平滑追随任务 | 第30-32页 |
3.3.3 朝向/反向眼跳任务表现 | 第32-33页 |
3.4 眼动指标的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 | 第33-36页 |
3.5 眼动表现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36-4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0-49页 |
4.1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 第40页 |
4.2 认知介导的眼动受损 | 第40-45页 |
4.2.1 注视点稳定性受损 | 第42-43页 |
4.2.2 平滑追随维持阶段受损 | 第43-44页 |
4.2.3 反向眼跳过程受损 | 第44-45页 |
4.3 感觉运动转化功能介导的眼动受损 | 第45-49页 |
4.3.1 注视点稳定性受损 | 第46-47页 |
4.3.2 平滑追随初始阶段受损 | 第47-48页 |
4.3.3 朝向眼跳过程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49-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研究的创新性 | 第49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